1. 小米第一辆电动汽车
【小米在75天内决定生产全电动汽车】3月30日,小米集团宣布生产汽车。雷军说:小米造车的决定从决策到立项仅用了75天。当然,这不意味着小米汽车马上就要和我们见面,相关人士表示,小米纯电动汽车可能最早将在2023年或2024年上市。小米此时宣布生产纯电动汽车说明它将对标苹果汽车,而根据此前苹果声明,苹果汽车预计将于2024年或2025年发布。因此,理论上说,这两台车的发布时间差不多。但是小米可能希望能抢先一步发布新车,以此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和曝光时间。
最便宜的小米汽车售价大约为15000美元,折合人民币98289元,但是雷军表示,小米想打造的是一款纯电动豪华轿车,并且采用小米最尖端的专利技术,因此,小米纯电动汽车的售价可能水涨船高。
2. 小米电动轿车
小米电动牙刷t200是没有个性定制模式的,而小米电动牙刷t300则是有个性定制模式的,可以设置三种模式。小米电动牙刷t200没有智能过压保护、不可以接入智能app,也不可以与其他设备进行互联互动,而对于小米电动牙刷t300来说,都是支持的。
3. 小米第一款汽车
小米汽车还未生产。现在小米公司只是成立了该项目,还在做前期工作。
4. 小米汽车第一辆车
小米终于造出了年轻人的第一辆车。
日前,小米官方宣布史上最大的小米商品“奔腾T77米粉定制版”将在两天后正式上线!虽然借助一汽奔腾旗下奔腾T77(8.98—13.48万元)的“外壳”,但是“合作定制版”车型的推出,也正式宣告小米进军汽车界的传闻得以石锤!
实际上,从2014年开始,小米就多次被传造车。从此前的车联网大会雷军高调造车,到后来的设立小米汽车事业部和车生活App,再到3.9万元酷似布加迪的小米智能汽车……不少准备入手人生第一辆车的年轻人,已经翘首盼王师了。
这次,小米没有让米粉们失望,带来了一款性价比不错的SUV。
我们先来看下奔腾T77米粉定制版是一款什么样的车。这辆车之所以被称为米粉定制版,更多的指的是车内智能交互。在此之前,小米便和一汽达成合作:将小米的AI音响小爱同学和一汽新车相结合。也就是说,新车的车机系统是小米给提供的。
至于奔腾T77,官方给其定位就是全息智控SUV。在中控的最上方,也是车内的一大亮点——AI全息智控系统,据悉,该系统能够提供3种人物、5套个性装扮、43种场景化技能,并且能够实现语音控制空调天窗等设备,还可与乘客进行娱乐互动,而小米语音系统的加入,便让驾驶者可以实现对家电一样对其进行语音控制。
但总的看下来,此次小米与一汽奔腾合造的这辆米粉定制版奔腾T77,也显示出了小米谨慎的态度——除了车机系统,所有硬件部分均为奔腾原有的配置,小米的角色更像是一个车载系统提供商。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删
小米选择这样一条相对保守的路线自然有其道理。如果稍对新势力造车有所了解得话,便会知道,自2017年底开始,蔚来ES8、威马EX5、小鹏G3、理想智造ONE等众多量产车型出现在公众视野,从轿跑到SUV,定价也从10几万到50万元不等,几乎涵盖了各种用车需求。
但与此同时,造车者们交车进度却一拖再拖、车辆出现各种BUG……造车新势力遭到众多质疑。
对此,雷军更是心知肚明。他曾回忆5年前与李斌谈投资的那个夜晚称,“当时互联网造车的概念特别热,有好几百个团队在做,光找过我的就有20多个团队,等李斌来找我时,我一听到互联网造车头就疼,几乎就等于是骗子。”这也证明了,雷军起码对互联网造车有着相当的警惕性,知道其难度所在。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删
而何小鹏的烧钱经历则进一步证明了雷军的猜测,他此前曾公开表示,以前看别人做车觉得100亿太夸张了,现在自己跳进去才知道200亿都不够花。
更现实的例子是贾跃亭的造车梦。据不完全统计,乐视到2017年中,共融资728.59亿元,其大举收购、狂揽版权、硬件补贴、圈地卖楼、痴迷造车五大方式烧钱超过1500亿元。其中,造车板块烧钱最多。乐视官方曾表示,2016年缺钱主要原因就是造车。有人甚至认为,造车会是压垮乐视的最后一根稻草。
显然,雷军不想步其后尘。
另一方面,即使在远不如造车艰难的领域,小米模式并非一帆风顺。最明显的例子是空调和无人机,2016年小米携12亿元入股美的,随后发布了一款智能空调,诸多新鲜功能实现了家电的智能化升级,但是最后由于定价过高市场反应平平。
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删
此后,小米生态链企业智米推出了空调,这个空调挂上了米家的logo,也算是小米承认的产品了,但由于定价过高、配置一般等原因,反响并不热烈。
事后,有人总结认为,小米在空调折戟,主要原因就在于小米无法独立参与到空调的元器件采购和生产,在供应链上面没有话语权,无法分解其中的疑难点。
而在注重研发积累的无人机领域,小米的溃败更为迅速,时至今日,基本上已经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小米模式纵然高效,但在需要工艺积淀与巨量研发的领域却不是无坚不摧的,究其根本,小米模式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在遇到无法用模式解决的问题时,也只能束手无策。
想必,雷军对于小米模式的认知还是相当透彻的,否则也不会在万亿级市场面前如此审慎。
5. 小米的第一台车
这辆车使用了自研碳纤维组合式车架,韧性更强,有效吸收骑行时的震动,车带这是用了行业最顶尖的美国盖茨 Carbon Drive TM碳纤维皮带,不仅传动效率更高啊,骑行时更加安静,给你带来人车一体的骑行感受,免润滑油材质,清洁干净。
强韧度高,甚至可以吊起一台4t的吊车,刹车系统也采用了碳纤维材质额度圈刹制动方式,比起传统材质与碟刹方式,减速更加顺滑,使用寿命更长。
全车选用了碳纤维立体编制纹理,覆盖面大,质感相当于高档超跑的内饰坐垫一般,低调奢华,充满科技感。目前这台车正在小米有品发起众筹,有兴趣的可以去小米有品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