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转向机结构
故障现象
原因
排除方法
1
转向无助力
1、控制系统线束插接件接触不良
2、系统保险丝烧断
3、继电器损坏
4、控制器、电机或传感器坏
1、检查系统线束插接件是否完全插好
2、更换保险丝(30A)
3、更换继电器
4、与供应商联系,更换
2
左右助力轻重不一样
1、传感器中位输出电压调整有偏差
2、控制器、电机或传感器坏
1、断开电机插接件,松开传感器调整螺丝,调整传感器位置,使其中位电压为1.65V±0.05V
2、与供应商联系,更换
3
系统刚开始工作时,方向盘出现两边摆动
1、电机助力反方向
2、控制器或传感器坏
1、把电机端(粗线)红色线与黑色线位置调换
2、与供应商联系,更换
4
转向变沉重
1、电池亏电
2、电机损坏(功率降低)
3、轮胎(前)气压不足
1、充电
2、与供应商联系,更换
3、充气
5
车在使用过程中感觉左右晃的特别厉害
1、1:左右摆臂,球头磨损厉害,造成况量很大
1、更换摆臂,球头系统,
6
行车过程中有跑偏现象
1、本车自身跑偏:建议作四轮定位.
2、传感器跑偏:建议调整传感器参数.作四轮定位
3、由于方向机受到严重撞击或坑道撞击.造成传感器跑偏.
1、4、左右摆臂,球头磨损厉害,造成况量很大
1、调整传感器参数.作四轮定位.
(特别注意:在正常做四轮定位,不需要拆卸电动管柱.如果在换新方向机时,需要作四轮定位,要先拆下电动管柱或者拆下下连接轴,这样防止因换上新方向机前倾角角度差距而瘪坏电动管柱.)
2、更换摆臂、球头系统
7
方向盘左右打部分地方有发紧情况
1、下连接轴安装靠下,碰及方向机
2、方向机老化、竖轴被锈蚀或方向机内部结构磨损
3、压力轴承,减震,球头磨损或损坏,左右悬架受力不同
4、下轴安装角度与上方向管柱配合不好
1、调整下轴与方向机的间隔,中指一扁指为宜
2、更换方向机(夏利、吉利2年以上车属正常,无需更换方向机)
3、维修站检查方向机连接系统,更换相应器件
4、安装时,最后拧下轴活动万向节第二条螺丝,装好以后先把上下两个螺丝拧好,先左右晃几下方向盘,让下轴在自由状态,这样在拧紧第二条螺丝。
8
系统工作有噪音
2、电机损坏
3、下转向轴总成或机械转向总成间隙太大
4、下转向轴总成或电动管柱总成安装不牢固(过坑洼有异响)
1、更换方向机(方向机间隙造成异响)
2、检查电机,更换电机
3、检查各安装螺丝是否索紧,加固
2. 转向机械结构
机械转向系统组成由:齿轮齿条转向结构和液压系统(液压助力泵、液压缸、活塞等)两部分组成。现代中高级轿车和重型汽车普遍采用动力转向系统,不仅大大改善了汽车操纵轻便性,还提高了汽车行驶安全性。动力转向系统是在机械转向系的基础上加设一套依靠发动机输出动力的转向加力装置而形成的。轿车普遍采用齿轮条式动力转向机构。这种转向器结构简单、操纵灵敏性高、转向操纵轻便,而且由于转向器完全封闭的,平时不需检查调整。
动力转向系统的养护主要是:定期检查储液缺罐内动力转向液液面高度。
热态时(约66℃,用手摸感觉烫手),其液面高度必须在HOT(热)和COLD(冷)标记之间。如果是冷态(约为21℃),则液面高度必须在ADD(加)和CLOD(冷)标记之间。如果液面高度不符合要求,必须加注DEXRON2型动力转向液(液力传动油
3. 转向机设计
建议去找4S刷一下电脑,恢复出厂设置,4万公里时候发现方向盘变重,但是设置了恢复出厂之后,就好了;但是不排除方向机出了问题。
当发动机被改为安装在车头部位之后,由于重量的增加,驾驶员根本没有办法再用车舵来驾驶汽车了。方向盘这种新设计便应运而生,它在驾驶员与车轮之间引入的齿轮系统操作灵活,很好地隔绝了来自道路的剧烈振动。不仅如此,好的 方向盘系统还能为驾驶者带来一种与道路亲密无间的感受。
4. 转向机百科
是转向助力泵的原因。助力泵工作时产生的声音。车子在怠速的情况下,同样可以听到。
助力转向系统为车辆在转向过程中提供液力辅助转向作用。发动机通过涨紧轮产生压力并作用于转向助力泵,并通过压力油管传送至方向机,然后由方向机将液力转化成机械运动,促使转向传动杆进行工作。
转向助力泵作为汽车转向的动力源,是转向系统的“心脏”部位。在发达国家中,大小汽车的动力转向装车率已接近100%,目前,国内的许多车型已开始采用动力转向。因此在推广和使用转向泵的过程中,必须了解和掌握其性能、原理,才能做到正确使用和维护。
拓展资料:
转向助力是协助驾驶员作汽车方向调整,为驾驶员减轻打方向盘的用力强度,当然,转向助力在汽车行驶的安全性、经济性上也一定的作用。
目前汽车上配置的助力转向系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机械式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电子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以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转向助力
5. 转向机结构图
缝合原理
就像汽车一样,大多数缝纫机的基本原理都是相同的。汽车的核心是内燃机引擎,缝纫机的核心是线圈缝合系统。
线圈缝合方法与普通手工缝纫差异很大。在最简单的手工缝合中,缝纫者在针尾端的小眼中系上一根线,然后将针连带线完全穿过两片织物,从一面穿到另一面,然后再穿回原先一面。这样,针带动线进出织物,把它们缝合在一起。
虽然这对手工来说非常简单,但是要用机器进行牵拉却极其困难。机器需要在织物的一边释放针,然后在另一边即刻再次抓住它。然后,它需要把松散的线全部拉出织物,调转针的方向,然后反方向重复所有步骤。这一过程对一个简单的机器来说太复杂了,并且不实用,而且即使对手工来说,也只有用较短的线时才好用。
相反,缝纫机只需将针部分穿过织物。在机针上,针眼就在尖头的后面,而不是在针的尾端。
针固定在针杆上,针杆由电机通过一系列的齿轮和凸轮(稍后会详细介绍)牵引做上下运动。
当针的尖端穿过织物时,它在一面向另一面拉出一个小线圈。织物下面的一个装置会抓住这个线圈,然后将其包住另一根线或者同一根线的另一个线圈。在下面两节中,我们将会看到这个系统究竟是如何工作的。
最简单的线圈缝合是链式缝合。若要缝出链式缝合,缝纫机会在线的后面用相同长度的线打环。织物位于针下面的一块金属板上,用压脚固定。每次缝合开始时,针穿过织物拉出一个线圈。一个做线圈的装置在针拉出前抓住线圈,该装置与针同步运动。一旦针拉出织物,送布牙装置(稍后介绍)就会将织物往前拉。
当针再次穿过织物时,新的线圈将直接穿过前一个线圈的中间。做线圈的装置会再次抓住线,围绕下一个线圈做线圈。这样,每个线圈都会把下一个线圈固定到位。
链式缝合的主要优点是可以缝得非常快。但是,它不是特别地结实,如果线的一端松开,可能整个缝纫会全部松脱。大多数缝纫机使用一种更结实的缝线,叫做锁缝。您可以在下面的动画中了解典型的锁缝装置的工作原理。
锁缝装置最重要的元件是摆梭钩和线轴组件。线轴就是放在织物下面的一卷线。它位于摆梭的中央,后者在电机的带动下旋转,与针的运动同步。
与链式缝合相同,针穿过织物拉出一个线圈,在送布牙向前移动织物的同时它再次升起,然后将另外一个线圈套入。不过,这种缝合机制不是将不同的线圈连接在一起,而是将它们与从线轴上松开的另一段线连接起来。
当针将线套入线圈时,旋转的摆梭用钩针抓住线圈。随着摆梭的旋转,它围绕来自线轴的线拉出线圈。这使得缝合非常结实。
这种旋梭,也是经过直梭演变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