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往新能源方向发展,且趋势很猛,这是现在的朝阳产业;二是驾驶的趋势为无人驾驶,没驾照可申请无人驾驶即可去想去的地方,今后有可能取消驾照。这个趋势已很名显。网上讨论的再热闹,反对的支持的数据再多,但总的趋势是不变的,要能看出最终的走向。
一家之言,欢迎批评指正。
谢邀。无人驾驶已经逐渐成为未来汽车开发的一个方向,很多汽车公司也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
瑞典著名的汽车企业Volvo,越来越注重用户出行体验,推出了全新的无人驾驶概念车“360c”,让旅行途中不再疲惫。
“360c”采用了类似于“盒子”的造型,车身上半部分采用了全玻璃座舱,细长的灯横贯整个车头,左右两端保留了“雷神之锤”的造型,尾灯的造型也与车头灯呼应,在两侧有两个瞩目的翼刀设计。这样的设计不仅科技感十足,还大大扩大了内部空间,舒适感可以媲美飞机头等舱。而且,它符合汽车智能化的趋势,实现了电动化和自动驾驶的功能。
它最大的创新是充分考虑了未来出行可能发生的情景,在旅行途中,给用户提供四种完全不同的出行模式,分别是睡眠模式、办公模式、娱乐模式和客厅模式,让人们在路上的时间可以用来工作、娱乐或睡觉,不禁让人直呼“这不就是把床搬上了轿车吗,太爽了”。
Volvo认为,未来自动驾驶汽车普及后,汽车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一种能够帮助人们合理利用时间和空间的出行模式。
以后出门旅游,就可以睡着上高速,一觉醒来就到目的地了,想想都觉得惬意。小伙伴们,是不是也很期待这样的出行方式呢?
科技公元,带你了解最创新的技术,最创意的产品。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科技公元!
2020年汽车行业发展如何?
首先来说,2018年汽车行业增长幅度下滑,2019年汽车行业进入韩寒冬,那2020年汽车行业也不会太好,但是我觉得也不至于太差。
汽车行业中的领军老大,庞大集团,广汇集团,像这样的大的经销商都扛不住了。下面的小经销商日子也不会好过了,那2020年我的会加快主机厂商和大的经销商集团的并购,互相报团取暖才能度过这个寒冬!
除了在常规领域的布局以外,那在汽车后市场比如出行服务,各大汽车主机厂都在布局,比如说一汽的t3出行,吉利的曹操出行。主机厂也在想办法增长企业的利润点。
中国企业很早就开始布局海外扩张,比如最早的领头羊奇瑞,奇瑞吉利这些企业会加快在海外市场的布局,形成全球化采购,全球化销售的战略!
经过这一轮大洗牌以后,我相信不会再有如陆丰众泰等模仿型企业的一时大热,汽车厂商也会更加注重技术的投入。
不仅是传统燃油车的合并,新能源车我觉得在20年也会有更大的洗牌!特斯拉在中国建厂,中国生产的model 3的降价肯定会倒逼国产新能源车对技术服务产品的全方面重视!
最后我想表述的是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只有更好的服务,更好的技术,才能收获更大的资本和用户。
汽车行业将逐步由燃油向新能源的转化
补贴退出后,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十五年如何规划?
受补贴退坡等因素影响,连续5年销量增幅超50%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2019年出现了4%的销量下滑。
尽管与汽车产业8.2%的负增长相比,新能源汽车表现要好得多,但作为被寄予厚望、多年表现抢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补贴彻底取消的前一年竟出现销量下滑,其前景还是引发了一些担忧。
其实,“后补贴阶段”的到来已是板上钉钉。按照工信部等4部门的政策安排,新能源汽车补贴今年底将全部取消,补贴退坡的时间表,几年前就已公布。而且,历经6年退坡,一辆纯电动汽车的补贴金额,已经由最高十几万元降至两三万元。
业界对补贴依旧如此敏感,从表面看,是因为2019年退坡幅度较大,叠加宏观经济下行压力以及国五燃油车降价对新能源汽车的挤出效应,企业和市场消化起来需要时间。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新能源汽车自身在技术成熟度以及用户焦虑解决上仍显不足,补贴退坡后新能源车价格相对于用户价值出现较大背离,与同价位燃油车相比也没有太多额外吸引力,新能源产品的盈利性普遍减少……
不过,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并不意味着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长期向好的态势发生了改变。相反,对新能源汽车的“后补贴阶段”,各界应多些信心。
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最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最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经过10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不仅创造性地冲破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初期的道道难关,引领了电动化这一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流趋势,而且在动力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赶超,在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有长足进步。
为确保补贴退出后新能源汽车能健康发展,在供给侧,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的“双积分”考核今年将正式实施,未来几年,对新能源汽车积分比例的要求也将逐年快速提升。这将带动外资、合资以及新兴车企新产品投放加速,而供给竞争升级无疑将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更好更实惠的产品,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在需求侧,除去限购限行城市对新能源汽车准购权、路权的特殊关照,以及车辆购置税减免优惠外,有关部门还将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方面的支持。伴随着政策支持从“补购买”转为“补配套”“补运营”,用户在使用端有望享受到更好体验。
更让人欣喜的是,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结构正加速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2019年1至11月,我国新能源汽车私人购买比例已经接近55%,私人用户中非限购城市比例超过55%,甚至限购车市非政策因素购车比例也达到了21%……非限购限行城市、私人用户、较高档次车型的增量机遇,已经成为车企竞争的焦点。
当然,新能源汽车需要各方呵护,车企自身也亟须加大创新力度,尽快推出满足消费者需求、有成本竞争力的差异化产品。经历了去年第三季度的调整,自11月起,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已逐步恢复到补贴退坡前的平均水平,呈现出向好迹象。
2019年12月工信部、科技部、财政部等国家几大部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该规划致力于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国产化水平,由工信部会同相关部门研究起草。 工信部发布三纵三横战略,“三纵三横”基本技术体系的形成(三纵:燃料电池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三横:多能源动力总成系统、电机驱动系统和控制单元、动力电池和电池组管理系统)
不止是政策红利消退,国外巨头也积极准备大规模投放更多的新能源车型,真正的狼来了!国家层面要出手干预一些不靠谱,骗补贴的造车新势力低端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引导汽车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开展更多合作。这次机会我们再错过,后面估计不会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