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发动机可变正时技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是什么?
- 2、发动机技术:连续可变正时气门和CVVT和D-VVT和C-VTC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智能控制系统有什么区别?
- 3、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工作原理
- 4、什么是CVVT连续可变正时系统
- 5、什么是汽车发动机的可变正时?
- 6、“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是什么?
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 是什么?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其可叫做VVT(Variable valve timing)或者VCT(Variable camshaft timing),但其意思是一样的,就是根据不同的发动机负荷工况和转速,来调节气门开闭的时刻,从而使得发动机运行在最适合的动力输出及经济区。
VVT系统目前主流的是侧置OCV式VVT系统,其主要由调相器,OCV机油控制阀组成;辅助零件包括凸轮轴相位传感器,曲轴相位传感器,ECU ,凸轮轴信号轮,曲轴信号盘,止回阀,VVT中央螺栓等组成。
调相器是最终调节气门正时的执行机构,其基本结构原理:调相器每个油腔含有两个液压室,一个气门正时提前室和一个气门正时延迟室。这两个液压室位于凸轮轴链轮支承壳与凸轮轴转子之间,转子连接着凸轮轴。油泵为两室提供机油。由机油控制阀(OCV阀)控制两室的液压水平,按照发动机运行条件调整凸轮轴链轮以及转子的相对相位,而由于转子连接着凸轮轴,故连带着调节气门的相位,以获得最优配气效果。
锁销:锁销的作用在于发动机熄火后,调相器回到初始位置,锁销在弹簧的作用下落锁,固定调相器初始相位。待发动机点火恢复机油压力后,脱锁使调相器能够自由调相。
由于锁销和锁销孔配合精度很高,并且VVT调节有一定速度要求,故我们必须先固定一个VVT的转子位置,才可能进行落锁脱锁动作,否则转子在自由状态,锁销很难插入锁销孔。由上图右侧实物图所示,可以看到,一般转子需要靠在定子油腔的一侧,转子和定子的相对位置固定了,其锁销才能落锁脱锁,而转子靠在定子油腔一侧,势必气门正时必然处在最大提前或者最大滞后位置,这也是VVT的初始相位。所以一般来说,调相器只能从初始位置向最大提前方向调节,或者向最大滞后方向调节,即只能从初始相位向一个方向调节。这就限制了VVT的策略应用,并且初始相位只能折中的放在可以尽可能大的覆盖这台发动机所需相位的位置,但此位置一般不是最优的起动/冷起动相位,这些都需要标定这块进行策略优化。当然,中间锁止调相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下次再说中间锁止调相器。
发动机技术:连续可变正时气门和CVVT和D-VVT和C-VTC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智能控制系统有什么区别?
1、工作方式不同:cvvt是进气可变,只有进气凸轮轴上有vvt驱动器。dvvt是进排气连续可变,两个都有,因此这两种机器在工作时使用的进气方式是不同的。
2、耗油不同:因为两种机器运作方式有所差距,因此在油耗上也有所不同,CVVT和CVTC一样,是连续可变进气门正时,气门升程不变,DVVT是连续进排气气门可变正时,升程也不可变。
3、技术不同:智能可变配气正时系统(VVT-i)是丰田独有的发动机技术,而连续可变的气门正时系统(CVVT)是韩国在VVT-i和i-VTEC的基础上研发而来,通过控制气门的开闭使燃料燃烧更充分。
扩展资料:
丰田VVT-i发动机的ECM在各种行驶工况下自动搜寻一个对应发动机转速、进气量、节气门位置和冷却水温度的最佳气门正时,并控制凸轮轴正时液压控制阀。
这个技术通过各个传感器的信号来感知实际气门正时,然后再执行反馈控制,补偿系统误差,达到最佳气门正时的位置,从而能有效地提高汽车的功率与性能,减少耗油量和废气排放。
而CVVT技是当发动机低速小负荷运转时(怠速状态),这时延迟进气门打开时间,减小气门重叠角,以稳定燃烧状态;当发动机低速大负荷运转时(起步、加速、爬坡),使进气门打开时间提前,增大气门重叠角,以获得更大的扭矩。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工作原理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原理是根据发动机的运行情况,调整进气(排气)的量和气门开合时间、角度。使进入的空气量达到最佳,提高燃烧效率。
基于提高汽车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和降低排污的要求,许多国家和发动机厂商、科研机构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这些新技术和新方法,有的已在内燃机上得到应用,有些正处于发展和完善阶段,有可能成为未来内燃机技术的发展方向。
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VVT, Variable Valve Timing)是近些年来被逐渐应用于现代轿车上的新技术中的一种,发动机采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以提高进气充量,使充量系数增加,发动机的扭矩和功率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配气相位机构的原理和作用:
发动机的配气相位机构负责向气缸提供汽油燃烧做功所必须的新鲜空气,并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这一套动作可以看作是人体吸气和呼气的过程。
从工作原理上讲,配气相位机构的主要功能是按照一定的时限来开启和关闭各气缸的进、排气门,从而实现发动机气缸换气补给的整个过程。将发动机的气门比作是一扇门,门开启的大小和时间长短,决定了进出的人流量。
门开启的角度越大,开启的时间越长,进出的人流量越大,反之亦然。同样的道理用于发动机上,就产生了气门升程和正时的概念。
什么是CVVT连续可变正时系统
CVVT是英文Continue Variable Valve Timing的缩写,翻译成中文就是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机构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当今高性能发动机普遍配备该系统。该系统通过配备的控制及执行系统,对发动机凸轮的相位或者气门生程进行调节,从而达到优化发动机配气过程的目的。
因为高转速下与低转速下,气门的正时角对发动机经济性和动力的影响是明显的,高转速下可以充分利用进气惯性而提高进气量和进气效率,所以气门早开晚闭,低转速反之,现在的发动机大多有这个技术。
扩展资料:
搭载连续可变气门正时技术的发动机主要有两大优势.
其一是保证了最佳的燃烧效率,较好地解决了高转速与低转速、大负荷与小负荷下配气正时的矛盾,使发动机的扭矩和功率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让“平时的柔和驾驶”与“战时的激烈驾驶”都能维持最好状态,同时改善了废气排放、怠速稳定性和低速平稳性,降低了怠速转速。
其二就是更充分的燃烧与更加的动力表现所带来的更加优秀的燃油经济性。
参考资料:cvvt_百度百科
什么是汽车发动机的可变正时?
可变气门正时(VVT, Variable Valve Timing),是一种用于汽车活塞式发动机中的技术。VVT技术可以调节发动机进气排气系统的重叠时间与正时(其中一部分或者全部),降低油耗并提升效率。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OCV VCT由电磁阀(OCV)和可变凸轮轴相位调节器(VCT)组成,通过调节发动机凸轮相位,使进气量可随发动机转速的变化而改变,从而达到最佳燃烧效率,提高燃油经济性。
拓展资料:
活塞式发动机通常通过提升节流阀来进气与排气,提升阀直接或间接地被凸轮轴上的凸轮驱动。在每个进气排气循环中,凸轮驱动气门打开(升程)一定时间(重叠时间)。
在高转速下,发动机需要更多的空气,但是进气气门可能在所需空气完全进入前关闭,造成性能降低,因此气门打开和关闭的正时十分重要。持续打开的气门会导致燃料未经燃烧便排出发动机,会降低发动机的性能并增加排气污染,所以比赛用发动机怠速不能过低。另一方面,如果凸轮持续令气门打开较长时间,像赛车的情况,在较低转速下便会出现问题。
曲轴通过正时皮带、齿轮或链条来驱动凸轮轴,凸轮轴上凸轮的轮廓与位置通常是为特定的发动机转速而优化,通常这会降低发动机在低转速情况下的扭矩和高转速情况下的功率。VVT技术能够使其根据发动机工况进行改变,提高了发动机的效率与动力。
“连续可变气门正时系统”是什么?
可变气门正时系统其可叫做VVT(Variable valve timing)或者VCT(Variable camshaft timing),但其意思是一样的,就是根据不同的发动机负荷工况和转速,来调节气门开闭的时刻,从而使得发动机运行在最适合的动力输出及经济区。
VVT系统目前主流的是侧置OCV式VVT系统,其主要由调相器,OCV机油控制阀组成;辅助零件包括凸轮轴相位传感器,曲轴相位传感器,ECU ,凸轮轴信号轮,曲轴信号盘,止回阀,VVT中央螺栓等组成。
调相器是最终调节气门正时的执行机构,其基本结构原理:调相器每个油腔含有两个液压室,一个气门正时提前室和一个气门正时延迟室。这两个液压室位于凸轮轴链轮支承壳与凸轮轴转子之间,转子连接着凸轮轴。油泵为两室提供机油。由机油控制阀(OCV阀)控制两室的液压水平,按照发动机运行条件调整凸轮轴链轮以及转子的相对相位,而由于转子连接着凸轮轴,故连带着调节气门的相位,以获得最优配气效果。
锁销:锁销的作用在于发动机熄火后,调相器回到初始位置,锁销在弹簧的作用下落锁,固定调相器初始相位。待发动机点火恢复机油压力后,脱锁使调相器能够自由调相。
由于锁销和锁销孔配合精度很高,并且VVT调节有一定速度要求,故我们必须先固定一个VVT的转子位置,才可能进行落锁脱锁动作,否则转子在自由状态,锁销很难插入锁销孔。由上图右侧实物图所示,可以看到,一般转子需要靠在定子油腔的一侧,转子和定子的相对位置固定了,其锁销才能落锁脱锁,而转子靠在定子油腔一侧,势必气门正时必然处在最大提前或者最大滞后位置,这也是VVT的初始相位。所以一般来说,调相器只能从初始位置向最大提前方向调节,或者向最大滞后方向调节,即只能从初始相位向一个方向调节。这就限制了VVT的策略应用,并且初始相位只能折中的放在可以尽可能大的覆盖这台发动机所需相位的位置,但此位置一般不是最优的起动/冷起动相位,这些都需要标定这块进行策略优化。当然,中间锁止调相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下次再说中间锁止调相器。
关于《发动机可变正时技术》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