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最大的发动机视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世界上最大船舶发动机
- 2、为什么《流浪地球》中给地球装巨型发动机,而不是建宇宙飞船逃离太阳系呢?
- 3、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发动机是什么?属于哪个国家?
- 4、如何制造巨型航空发动机 字幕
- 5、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引擎竟然是它
世界上最大船舶发动机
你知道船但你了解过它的发动机吗?我带你看看,如何~
芬兰研制世界最大的舰船发动机
在世界船舶动力装置和能源系统领域最著名的芬兰Wartsda公司,最近研制出了世界上尺寸最大、功率高达10万马力的内燃柴油发动机RTA-96C芬兰公司于上世纪90年代研制出的RTA-96C舰船人动机,是排式二冲程柴油涡轮增压发动机,由6-10个汽缸构成一个发动机组列,每个汽缸在设计上必须绝对恒等,每个汽缸直径长960毫米,活塞行程达 2.5米,工作容积达到了创纪录的1820升。分别由8、9、10、11、12、14个汽缸列成一个发动机组,制造山相应数目汽缸型巨型发动机,向客户提供―台这样的柴汕发动机就能保障一艘6-8千吨忙的集装箱运输船以25节(46公里/小时)的速度航行。2002年,14缸型RTA- 96C巨型柴油发动机研制成功,14缸型 14RTA-96C发动机长267米,高132米,净重2300吨(不包括润滑油),发动机轴重300吨,最大功率可达108920马力,最大扭转力矩为763牛顿/米,工作容积达到了25480升。
锡兰柴油机公司研制的目前世界上最大功率的低速船用柴油机,也是世界首台14缸低速船用柴油机。该机的成功建造实现了船用推进器的重大突破。无论是海上移动皇宫歌诗达邮轮,还是海上巨无霸四十万吨矿砂船,都少不了船用发动机这个心脏,14个直径980的缸径,装配完成自重2446吨,功率87200KW,动力强劲到无与伦比。14缸低速船用发动机采用了完善的RT-flex共轨技术,提高了刚性,降低了结构应力,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安全性和耐久性,且具有比同类机型维护更方便的优点。曲轴自重250吨。发动机装配完成后和咱住的六层楼差不多高。世界船用柴油机的著名品牌,除了瓦锡兰,当然还有MANBW。拥有这两大品牌产品的瓦锡兰公司和MAN柴油机公司在船用低、中、高速柴油机的设计、研发和售后服务等领域始终居于世界前列,保持着绝对垄断的地位。MAN柴油机公司是德国曼恩集团的子公司之一,总部设在德国,是世界最主要的船用柴油机设计、开发和制造企业,在柴油机研制方面有百余年的丰富经验。公司主要致力于新产品研发、出售专利技术、售前售后技术服务,同时也制造小缸径低速机和中、高速机等。
目前,芬兰Watslla公司正在讨论18缸型超级发动机的研制可行性计划。
日开发高速船用航海雷达
日本古野电气公司开发出高速船用航海雷达,经国上交通检验,符合国际高速船安全规则的要求。作为第―艘实用化船,将搭载到三井造船公司玉野事业所正在建造的世界最大的铝制超高速客船“超级小等原”号上,预计2005年4月开始在东京―父岛间的小原航线上运行,此次国土交通省批准合格的高速船用EAR-2827-244F型X波带雷达和EAPl- 2837S-36AF型S波带雷达,全部是231型彩色LCD显示屏,距离范围也全部是96英里发射功率X波带雷达为25kW.S波带宙达 30kR天线转速40rpm。
日发现世界最大的海底熔岩流
今年6-8月,日本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和静冈大学组成的联合科考队,乘・深海6500”潜水调查船,用声波探测东太平洋秘鲁海域南北长40公里,东西宽15公里区域在中央晦脊以西深约3400米的海底发现世界最大的海底熔岩流遗迹熔岩流的面积约340平方公里,厚度在100米以上,靠近海脊内侧的厚度高达300米,推定喷出的熔岩量为19立力公里,是现在地球1年岩浆喷出量的4至5倍。据静冈大学教授海野进说:“此出发现熔岩流的地方是在中央海脊的海底火山芾附近,并有一个巨大的火山喷火门。按以前的地质板块构造学理论,不能解释这个地方出现的火山喷火口,还有待于更于更详细的调查” (方新洲)
美潜艇将装备专用救生帘幕
近期,美国海军所有潜艇将装备专用救生防护帘幕这种由美国Batlelle 公避生产的专用帘幕是在氢氧化锂基础上研制的,能够吸二氧化碳气体。在潜艇发生事故,无法顺利浮出水面,乘员呼吸困难的情况下使用,可以延长乘员生存时间,争取获救机会、这种专用防护帘幕单价19美元一艘潜艇需要400条类似帘暮,它在吸收,氧化碳时,能够释放热量,这对沉没在海底的潜艇乘员来说,特别是在救生系统发牛故障不能使用的情况下更力重要。
美国海军专家在分析了俄罗斯失事的“库尔斯克”号导弹核潜艇救援情况后,认山救援时间需要7天,因此非常有必要为潜艇装备些能保障艇员生命的附加设备。
为什么《流浪地球》中给地球装巨型发动机,而不是建宇宙飞船逃离太阳系呢?
根据《流浪地球》中的说法,直接把地球推离太阳系是更好的选择。因为系外行星距离地球非常遥远,到达那里需要非常漫长的时间。而宇宙飞船的生态系统难以维持很长的时间,所以选择用地球作为一艘巨型的飞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能够长时间维持下去,当地球飞到4光年外的比邻星时,可以让地球直接进入轨道,人类开始新的生活。
但小说中的设定其实存在很多问题,这是刘慈欣本人所承认的。按照在地球上所装地球发动机的推力来计算,只能让地球获得一个极小的加速度,几乎接近于0,所以根本不可能改变地球的公转轨道,更不可能让地球摆脱太阳引力冲出地球轨道。因此,从这点来看,建造宇宙飞船逃离太阳系反倒是更有可能。毕竟飞船比地球小很多,所需的动力也要小得多。只是飞船所能承载的人口十分有限,到时又要面临谁能上船的问题。
可能也只有像《星际穿越》中的人类那样掌握了控制引力的方法之后,才有可能建造巨型飞船,把全人类带离地球。而在没有能力控制引力的情况下,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在地球上建造大型宇宙飞船是不现实的。只能通过在地球轨道上慢慢建造出宇宙飞船,这就像建造国际空间站那样,但最终的规模会受到限制。
其次,地球上的人类活不到太阳发生氦闪的阶段。当太阳发生氦闪之时,太阳也将走向毁灭,那时应该是在50亿年后的事情。但早在太阳发生氦闪之前二三十亿年,太阳的温度就会升高到足以烤干地球的程度,地球生命将会面临毁灭。
另外,即便把地球送入比邻星的轨道,地球也无法维持生命的生存。因为比邻星是红矮星,温度比太阳低很多,需要足够靠近比邻星才能获得适合的热量来维持地表温度。但像比邻星这样的红矮星会频繁地爆发超级耀斑,这对地球生命是致命的打击。为此,只能寻找类似太阳这样的恒星,比邻星的另外两颗伴星南门二A和南门二B是更好的选择。
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发动机是什么?属于哪个国家?
俄罗斯
RD-170火箭发动机是人类有史以来研制的推力最大的多燃烧室液体火箭发动机。这款拥有4个燃烧室,1台涡轮泵和2个预燃室的发动机的海平面最大推力为740吨。
如何制造巨型航空发动机 字幕
最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材料问题。技术可以吸收改进。材料不好试车的时候可能就有问题了
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引擎竟然是它
你知道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引擎是哪种吗?它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研发的?下面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世界上推力最大的火箭引擎是RD170火箭发动机,是苏联为能源号运载火箭研制生产的 采用高压补燃循环 以液氧煤油作为推进剂 海平面推力740吨 海平面比冲:309.5 s 真空推力:806.2吨 真空比冲:337.2 s 其改进型RD171M真空推力提高到了846.5吨 用于天顶号运载火箭。
能源号运载火箭
11К25“能源”号运载火箭(俄语:11К25,Энергия)苏联研制的一种超重型运载火箭。能源号至今仍保持运载能力最强的世界纪录。
中文名 11К25“能源”号运载火箭 外文名 11К25,Энергия 首 飞 1987年5月15日 发射场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
概念
是由能源科研生产联合体设计的苏联火箭。 作为重型一次性使用运载系统以及作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的助推器,发射纬度北纬46度,能源号近地轨道运输能力为105吨货物,地球静止轨道运输能力为20吨,美国国防部对这种火箭的代号是“SL-17”。
它是一种全新设计结构、推力大、寿命长的运载火箭,这些特点使它至少与使用得最多的联盟号运载火箭(A4) 一样地扩大其性能。能源号性能提高表现在能把100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这相当于目前苏联每年送入近地轨道的有效载荷重量的三分之一左右。一枚能源号运载火箭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等于五枚质子号SL一13 运载能力或15枚联盟号A4的运载能力,然而,不应设想用这样的数字就能表明
SL一4和SL一13已经过时了,它们仍将被继续用于它们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各次发射任务中。很明显,苏联人从 G 型运载火箭的失败中吸取了许多有益的教训并就直接应用于能源号运载火箭开始着手于初步设计中。基本技术要求包括:
1. 近地轨道有效载荷运载能力不少于100吨;
2.使用低温燃料即液甲烷或液氢;
3.各级保留使用液态燃料及其可控性;
4.所有有价值的部件可回收;
5.强调机组人员的安全,即运载火箭按载人要求进行设计;
6.具有技术水平高又受过严格训练的人员以保证快速发射和重新发射;
7.整个运载火箭尽可能坚固。[
研发
在取消了不成功的N1火箭后,1974年,苏联开始了对新火箭的方案论证工作。正如NASA用航天飞机取代土星5号的计划,能源科研生产联合体提出了祝融星计划(Vulkan),计划设计一种以质子号运载火箭为基础,使用与质子号相同燃料、比质子号更大、推力更强的、采用模块化设计的火箭。
1987年5月15日,苏联价值200亿英镑的“能源”号 (Energia) 重型运越火箭首次从哈萨克斯坦的丘拉坦发射场 发射试飞成功,从而表明,苏联即将在工业开发太空方面居于领先地位。
“能源”号的研制工作可追溯到60年代。当NASA于1973年发射了天空实验室后不得不放弃 “土星” V 时( “阿波罗一联盟” 号的联合飞行是在2年后用小型“土星”1B进行的),苏联却仍在继续研究高能低温推进技术。1981年美国防部终于宣布,苏联正在研究一种全新的重型运载火箭,国防部称之谓SL一W。这种火箭既可以是用于发射大型无人有效载荷的一次性使用火箭,也可以是一种地球一轨道间的助推器,用于发射相当于美国航天飞机轨道器 的苏制轨道器。有资料表明,这种轨道器是和SL一W同时研制的。
“能源” 号是一种两级运载火箭,总长度为60m,芯级直径约为8m。总发射质量约为19600 kN (最小估计值),总发射推力为 29400 kN。推重比大致与美国航天飞机相当。其比冲4705以上,单台推力323 kN 以上,均比美国航天飞机高。 “能源” 号能将270t载荷送到低地轨道(约180km)、32t载荷送到月球或 27t载荷送到火星和金星。如经过充分改进,还能一次将270 t 载荷送入轨道,是目前世界上推力最大的运载火箭。
能源号火箭被设计用来运载暴风雪号航天飞机 这也是能源号的载荷位于火箭的侧面而不是顶部的原因。但是能源号同样可以执行重型卫星的发射任务,能源号的第一次发射中携带了“极地”号斯泰基-DM型试验飞船。
能源号只执行过两次发射任务,而且第一次发射中,有效载荷没有正常工作(极地号与能源号成功分离后调整姿态失败,重返大气层解体)。能源-暴风雪计划的遗产是RD-170系列发动机和天顶号运载火箭。其中天顶号火箭的芯级和能源号的助推器相同。
为解决与运载火箭多次重复使用有关的结构、回收等问题创造了必要的试验与研究条件。“能源号”迄今仍是二次使用的运载火箭,费用昂贵。为了大幅度地降低使用成本,苏联正在进行火箭助推级和芯级回收与重复使用的可行性研究。在“能源号”火箭每个助推器外侧的上、下两端增设了回收设备舱,在底部还可以安装一个独特的折叠式桨叶状减速机构。在“能源号”发射后可以借助回收系统来回收助推级乃至芯级,此可回收重复利用火箭技术亦用于安加拉号火箭。苏联能源号和安加拉的火箭回收技术方案比SpaceX早好多年,然而因为缺少资金研发只造了一次性的。
变型详况
苏联巨型运载火箭能源号的一些方案预计会得到发展,其中最大一种方案可把215 吨的载荷送入近地轨道。第一种能源号 (1987 年5月15号发射) 是由捆绑有四台助推器的芯级和在其一侧连接的带有单台“远地点发动机” 的上面级组成,在今年5月15号发射的能源号运载火箭中,这台 “远地点发动机”不能正确点火。这种能源号运载火箭全长60米,能把重达130吨的有效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这种能源号运载火箭改型预计用来发射苏联大型航天飞机。在明年内可能对这种大型航天飞机(可能采用一种加固型航天飞机试验模型) 进行一次不载人试验飞行,但是载人任务飞行预计到九十年代初期以后才能实现。苏联 的这种大型空间站 (预计1991年后苏联将用大型空间站来代替当前使用的和平号空间站) 能用捆绑有六台或八台助推器且备有高能上面级的能源号改进型送入轨道,能源号运载火箭最大改进型高达110米,几乎和美国的阿波罗—土星5一样高,但具有更大的推力。
有经验的宇航员格赫曼·泰托夫在莫斯科电台发表讲话说,能源号火箭能实现建立载人的月球研究站和载人飞行到火星以及其他星球等空间计划。能源号运载火箭可把重达32吨的有效载荷送至月球。
同时,苏联报纸已经透露了在普列谢茨克的北部发射场 的详细情况 , 虽然苏联人在1966年首次使用过这个发射场,但是他们在1984年才第一次承认它的存在。
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发射的卫星有闪电、流星、宇宙和国际宇宙,还包括发送到极轨道的 “科学空间勘察”卫星。普列谢茨克发射场实质上是用来发射大部分苏联照像侦察卫星的发射场。宇宙号1875 (于1987年9月3号发射) 正是这种卫星。它被发射到3公里至208公里之间的轨道上,轨道倾角为73°。9月8号在普列谢茨克发射场用一枚SL一8运载火箭发射了六颗宇审号军事通讯卫星。
闪电和流星卫星是在联盟号运载火箭发射台上发射的,而小型和中型的宇宙号和国际宇宙卫星却是在称为虹号和上升号的发射台上发射。
试射与计划中止
“能源号”只执行过两次发射任务就因为苏联解体、资金不足等原因不再使用。
首次发射
能源号在1987年5月15日20时30分第一次发射,携带了“极地”号斯泰基-DM型试验飞船。
发射后期,箭载RD-0120发动机提前停止燃烧,载荷未能进入预定轨道。
第二次发射
1988年11月15日进行第二次发射,能源号顺利将暴风雪号航天飞机送入预定轨道。
计划中止
伴随着苏联解体,能源号火箭停止生产。虽然能源号不再生产,由其助推器发展的天顶号火箭仍在服役,其主发动机RD-170衍生的RD-171仍使用于天顶号火箭。
影响以及结局
能源号运载火箭所使用的氢氧发动机RD-0120,它的真空推力为190吨,真空比冲为454.5秒(仅次于美国338吨的RS-68、213吨的SSME、优于法国136吨的Vulcain 2,日本111吨的LE-7A)。美国的宇宙神五号运载火箭使用RD-170系列火箭发动机的衍生型号RD-180,美国的安塔瑞斯号运载火箭使用衍生型号RD-181。韩国罗老号火箭以及俄罗斯安加拉火箭使用另一衍生型号RD-191。天顶号运载火箭则与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挪威四国成立海上发射平台,这家公司拥有能源号全自动发射技术,这项技术目前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而且是独家的。能源号大体和N-1运载火箭、TOPAZ-2型空间核反应堆电源以及雅克141结局一样被美国人购买用做航空航天技术储备。
由于政治和经济原因,仅存的能源号M火箭只能存放在库房中,任灰尘飞扬,仪器老化。2002年,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中可以飞行的一架连同能源号火箭一道,因拜科努尔的厂房坍塌而被摧毁。至此暴风雪计划在凄凉惨淡中彻底终结[4] 。
相关设计
火神号
祝融星(Vulkan-Hercules)能源家族的原型,最初始设计,该火箭家族运载能力涵盖10~200吨级。采用模块设计,助推器(天顶号)可以单独发射荷载,Vulkan发射质量达到4747吨,为两级半火箭,高度88米,配有逃逸塔,低轨道运载能力200吨,地球静止轨道运载能力为36吨,还可以将43吨的货物送往月球(直接起飞),52吨的货物送往火星。
后来在苏联国防部的干涉下,改型火箭的研发中断,改为研发该火箭的单级型号,也就是能源号,原因是该构型可以采用背负式搭载超大尺寸的荷载。运载能力200吨能源号还远不是苏联计划中的最大型号的运载火箭其中披露的RD170系列的图,有个六燃烧室的火箭发动机。
能源号M
能源号M是最小的衍生型号,使用二到四个经过改装的天顶号火箭作为助推器,芯级中只有一个RD-0122发动机。能源号M旨在取代质子号运载火箭,但是在1993年输掉了和安加拉火箭的竞争。
能源II号
能源II号,又称 Uragan (俄文:Ураган, Hurricane)是一种计划可完全重复使用的火箭。该衍生型号的芯级可以自行再入和滑翔降落。
关于《中国最大的发动机视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