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5月16日电 “欧洲在伊朗问题上表现得似乎很软弱。欧洲需要在全球大变局中‘重新定位’自己,希望欧洲各国能在伊朗问题上保持团结。”德国总理默克尔当地时间15日接受德国《南德意志报》采访时表示。
▲德国总理默克尔▲
德国总理默克尔此话真是振聋发聩,喊出了欧洲独立的最强音。曾几何时,英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和第一大殖民帝国,其殖民地面积等于本土的111倍,号称日不落帝国。德国发起两次世界大战,纳粹法西斯令世界战栗发抖。法兰西文化源远流长,是世界文化中心,第二殖民大国。那时的欧洲是世界的中心,万众瞩目,万民敬仰。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100年后,欧洲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采,新兴的美国迅速崛起,昔日的王者逐渐沦为新帝国的附庸,垂垂老去的欧洲已成没落贵族,要靠仰人之鼻息才能勉强度日,真是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我们再回到伊朗问题上,其实在伊朗问题上,美国与欧洲有着截然不同的利益诉求。
对美国来说,伊朗就是一根搅屎棍,到处散播伊斯兰革命思想,扶持哈马斯、真主党、胡塞武装、阿萨德政权,正因为有伊朗的存在,让美国在中东失去了半壁江山,因此伊朗一日不除,中东一日不宁。
但对欧洲来说,伊朗并不是那么一无是处,欧盟曾经是伊朗最大的石油进口地区,在保持欧盟各国能源多样性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避免在能源问题上被美国卡喉。更为重要的是,美国对伊朗实施极限施压,倒霉的不是美国而是欧洲,被美国逼上绝路的伊朗必将重启核试验,等伊朗研发出核武器,欧洲就会首先成为伊朗核武器下的冤魂。
而一旦美国对伊朗进行武力打击,8000万人口的伊朗在美国的狂轰滥炸下,将有数以百万计的难民涌入欧洲,这对已经接近接纳难民极限的欧洲各国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欧盟希望伊朗继续履行伊核协议▲
在巨大的危险面前,欧洲本应该抱团取暖,共克时艰,团结起来共同应对美国的打压,但是欧洲在美国的威胁下,却选择了集体沉默,吃哑巴亏,不仅大幅削减了从伊朗进口石油的数量,连承诺给伊朗量身打造的新的金融结算系统也迟迟不见动静。怪不得伊朗如此生气,声称欧洲在保护伊朗方面连1%的责任都没有尽到。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去。德国总理默克尔已经率先垂范,打响了反击美国的第一枪,就看其他欧洲各国能不能及时响应,如果再这么消极应对,等伊朗战火成燎原之势,就是欧洲大难临头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