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汽车高温损坏发动机能看出来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汽车发动机温度过高或过低有哪些危害?该怎么办?
- 2、高温会损坏汽车发动机,那汽车发动机温度是越低越好吗?
- 3、汽车发动机温度过高或过低有哪些危害?为什么呢?
- 4、水温过高会对汽车发动机造成哪些伤害?
汽车发动机温度过高或过低有哪些危害?该怎么办?
很多有车的朋友对于汽车的一些基本知识都不太了解,除了会开之外,根本就不懂得保养汽车。这样也就导致汽车的寿命更短,使用体验也会差一些。下面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汽车发动机温度过高或是过低带来的危害以及相关的解决办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汽车发动机温度过高或过低会有哪些危害?
汽车发动机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冷却液就会处于沸腾的状态,而且发动机舱还会冒出阵阵白烟。如果汽车发动机温度过高,机体的零件就会逐渐膨胀,如此一来运动零件之间的配合间隙也会明显减小。行驶途中零件可能会在运转时出现卡住的问题。发动机温度过高还有可能使机油质量变差,从而加剧汽车零件磨损;汽车发动机温度过低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怠速不稳的情况,偶尔发动机还会冒黑烟。
汽车发动机温度过高或过低该怎么办?
当汽车发动机温度过高或是过度的时候,车主应当及时排除发动机本身存在的问题,注意温度异常的故障,在平时维护好汽车的冷却系统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比如有些型号的车子就需要使用一些相对特殊的冷却液,选择好的冷却液非常重要,这样就能够实现防锈、防腐蚀等效果,而且还有着高沸点的特点。如果车主在选择冷却液的时候出现了错误,使用了不适合的冷却液,那么很有可能出现车辆异常“沸腾”的情况。
在高温环境中行驶的时候,车主不要在冷却液中加入任何一种液体,如果说汽车的发动机缺少冷却液,那么可以暂时加入纯净水,达到应急的效果,但也应该及时更换,不可以长期使用纯净水,因为这样会对车子造成损伤。
高温会损坏汽车发动机,那汽车发动机温度是越低越好吗?
发动机的温度通过冷却系进行控制,在冷车时,控制发动机尽快上升,以减少磨损、降低油耗,在热车时,控制发动机的温度达到工作温度,这个工作温度设定是经过精心计算的,一般工作在80-90或90-110℃(德系)之间。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产生问题!
一、发动机的正常工作温度:
发动机在工作时,燃料燃烧放热,气缸内气体的温度可以达到1900-2500℃左右,这些热能最多只有40%左右的热能转换为机械能,一部分热能随着发动机尾气排除,剩余一部分则被发动机的缸体、活塞、曲轴等吸收,导致发动机温度上升,特别是气缸内壁、活塞等部位的温度控制尤为重要,需要及时润滑和冷却。在冷却系的作用下,气缸壁的温度大约在200-300℃,汽缸盖、活塞顶部的温度大约在300-400℃,而机油的温度一般应该控制在70-90℃,发动机的冷却液温度控制在80-90℃之间。
二、发动机温度过高的危害
1、进气效率降低
发动机温度过高,混合气发生热膨胀,导致实际的进气密度减低,破坏空燃比,混合器过浓,油耗增加,这直接会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
2、发生早燃和爆震的倾向增大
发动机燃烧室的温度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如果发动机温度过高,导致燃烧室温度增高,燃料没有被火花塞正常点火点燃时,有可能在高温高压作用下提前被“压燃”,此外,由于点火提前角过于提前,有可能导致燃料在燃烧扩散过程中位于气缸点火远端被“压燃”发生爆震现象,特别是对于一些里程多、积碳多的发动机,在发动机温度过高、或者汽油辛烷值不够的情况下,发生爆震和早燃的几率大增,而早燃有可能会导致发动机严重损坏。
3、零部件的工作间隙不够
正常情况下,发动机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零部件的热胀冷缩,一般来说,工作间隙都是优先按照“工作温度”设计的,因此,当发动机温度过高时,就有可能破坏这个工作间隙或配合间隙,导致摩擦力增大、磨损增加,润滑效果降低。
4、零部件的机械强度下降
发动机温度太高,导致零部件的机械强度下降,磨损增大,这很容易理解,对于金属零部件来说,温度越高,机械强度越差。
5、机油物理特性限制:
发动机的温度过高,会导致机油温度增高,而由于机油的物理特性限制,工作温度不能过高,机油的高温抗剪力是在150℃测试的。温度过高会导致机油粘度下降,高温运动粘度无法保证,高温抗剪力下降,导致磨损增加、机油消耗量增大。
6、高温给发动机的密封带来困难:
发动机温度过高,需要提升发动机的各种密封件的耐压强度和耐压温度,由于发动机要经常高强度持续工作,这就提升了发动机的密封难度。
三、发动机温度过低的危害
1、机油流动性差
发动机的机油在低温下,流动性会变差,粘度增大,导致发动机泵送压力增大,润滑不力,引起发动机各个部件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磨损增大,油耗增加。
2、混合气温度低,雾化差
当混合气的温度过低时,汽油的蒸发率下降,导致混合气的雾化不良,液态汽油油滴增多,这会导致混合气过稀,不能完全燃烧,导致积碳增多,油耗增加,实验测试,发动机的工作在40℃和90℃相比,40℃时油耗会增加至少10%。
3、破坏机油油膜,增加磨损
由于混合器雾化不良,汽油油滴增多,遇到低温气缸壁会凝结成液体,附着在活塞内壁上,由于汽油是优良的溶剂,活塞侧壁上附着的汽油会冲刷掉铺设的油膜,这将给发动机带来较大的磨损,实验证明,当发动机工作在40℃时,磨损量是90℃的5倍以上。
4、增加发动机腐蚀
气缸温度过低也会导致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水蒸气附着在气缸内壁上,由于汽油中含有硫,氧气和硫发生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汽水反应会生产亚硫酸,会进一步腐蚀发动机。
为什么德系车的工作温度要高于日系车?
实际上,发动机的工作温度是可以提升的,比如,日系和德系车的工作温度就有区别,德系车的冷却液温度往往要比日系的高一些(90-115℃),激烈驾驶环境,机油的温度甚至可以达到130-140℃。德系车之所以采用高水温的设定,主要是因为提高冷却液温度会提升发动机的散热传递效率,可以降低冷却液的流动速度,减小发动机水泵的输出能耗,基于这个考虑,德系车的工作温度一般要高于日系车。
日常驾驶如何控制发动机的水温?
1、定期检查冷却液是否缺少
2、每隔2年拆下水箱散热器、蒸发器,清理表面的柳絮灰尘,提升散热效率。
3、不要盲目使用高粘度机油,理论上高粘度机油散热效率低。
4、定期检查节温器等部件。
汽车发动机温度过高或过低有哪些危害?为什么呢?
如果气缸或进气口温度过高,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将被加热和膨胀,导致充气减少,发动机功率降低,并可能导致可燃混合气自燃,从而破坏发动机的正常运行,并促使零件承受额外的冲击载荷,造成早期损坏。如果每个零件的温度过高,会膨胀变形,失去原有的正常配合间隙,摩擦阻力增大。严重情况下,零件可能会被烧坏、粘合和卡住,从而导致发动机无法运转。由于温度过高,机油变稀,从而降低润滑效率,加速零件磨损。
发动机工作时,温度过低,可能导致可燃混合物难以点燃或燃烧缓慢,导致发动机功率降低,机油因温度过低而变稠,粘度增加,增加零件运动阻力。由于温度过低而未完全蒸发的燃油对气缸活塞有害。摩擦表面上的油膜会冲洗和稀释发动机机油,加剧零件磨损或混合蒸汽不完全燃烧,并增加燃油消耗。
水温过高会导致润滑油温度升高,粘度低,容易渗油。整机温度升高,不能形成良好的油膜,影响发动机输出功率。水温过低会导致润滑油粘度过高,气缸内的润滑油无法及时刮回,导致机油燃烧,发动机冒蓝烟,发动机运转阻力大,影响发动机的输出。发动机水温过高,可能是冷却液不足造成的。
如果发动机长时间工作,发动机的水循环将导致发动机冷却系统的冷却液慢慢流失。长时间使用会导致车辆水箱缺水。如果不及时检查,将导致水温升高。因此,在发动机冷却液减少后,应及时添加冷却液。如果发动机水温过高,也可能是水箱泄漏造成的。水箱连接管断裂或连接不严会导致漏水。如果情况严重,将导致发动机沸腾,并且在行驶过程中可能出现白烟。汽车的水泵也可能有问题。水泵故障后,水循环将无法正常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发动机启动后,汽车水温会迅速升高,汽车仪表板上会出现报警灯。一般来说,90°是最好的发动机水温,但发动机水温在不同的环境中也不同。水温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我们通常将90°视为正常发动机水温。在实际车辆使用过程中,水温会上下浮动。
水温过高会对汽车发动机造成哪些伤害?
汽车发动机高温会导致车辆无法正常行驶,对于机油的润滑能力会有较大影响,甚至对于机体材料也会有较大程度的损伤。所以定期检查补充与更换防冻冷却液是常规项目,但如果水温持续不能升高实际也是一种故障;虽然不至于不能正常驾驶,但是对于发动机工况与耗油量同样会有明显的影响,导致低温的故障点有两点。
01
故障解析
1:水温传感器损坏!「热效率」是评价一台发动机优劣的重要参考数据,其概念为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比例,标准平均在35%左右(其余部分是要被浪费的)。然而即使是这么低的比例也要在发动机机体与防冻冷却液达到100℃左右才能实现。因为合理的高温状态下才能以“理论空燃比”调整喷油量,低温标准需要加浓喷油进行动力补偿。
所以ECU需要实时监控水温的变化,而如果水温传感器损坏不能读取高温数据,发动机会怎样呢?
2:节温器损坏!内燃式热机冷却循环系统分为两路,在冷启动时的低温状态下为“小循环”,指防冻冷却液指从缸盖流动进行局部恒温,利用高热能快速加热冷却液。在水温达到90℃(摄氏度)左右之后,高温冷却液融化节温器中的石蜡,利用其体积膨胀的原理挤压关闭小循环水道,同时逐步打开大循环水道实现溶液整体的升温,以及溶液在前置散热水箱中的降温。
大循环模式一旦打开,冷却液会流到不断被风冷冷却降温水箱-被吸热,低温后再次流到缸盖吸热并周而复始。如果节温器损坏则冷启动时就会是大循环,结果则是升温非常缓慢。
02
低温影响
重点:水温传感器损坏会造成发动机全时无法读取高温数据,ECU会默认发动机始终无法升温。这并不是程序编订时的错误,因为在极北地区的冬季发动机真的难以升温,超低温与风冷会造成机体与液体的温度使用极低!所以也才会有一些货车用“防风被”挡住车头进风,以帮助发动机升温。
但在传感器损坏后ECU只能默认低温,于是加浓喷油的状态会持续,油耗会出现倍数级增长!同时冷启动加浓喷油的设定还会造成燃烧不充分,这种化学反应状态会产生胶质、游离碳颗粒,与燃烧产生的大量水蒸气和空气中≤PM2.5的杂质混合后会形成积碳。积碳的积少成多会降低点火强度与喷油雾化标准,进气也可能会不畅通,发动机的工况会越来越差-油耗越来越高。
暖风:汽车的暖风系统依靠的是「防冻冷却液·加温」,将温度挡调整至红色标准后,打开风机会激活水路控制阀。高温的防冻冷却液流动到暖风水箱为其加温,说白了就让水箱变得【很烫】;随即鼓风机会将低温空气吹过高温水箱进行加热,送入车内就是所谓的暖风了。而如果节温器损坏的话,在低温的冬季就会出现升温非常缓慢,暖风会久久无法使用哦。
总结:发动机低温同样是故障引起,如果在启动发动机后正常驾驶15~20分钟仍然不见水温上升,此时打开暖空调如果能感觉有明显热风则多为水温传感器故障。反之如长时间驾驶后既不升高也没有暖风,可能性则多为节温器故障。至于在极寒地区驾车升温慢倒是正常现象,不过普通家用车不适合用挡风被哦,因为发动机进气口在车头,挡住后会造成无法进气而熄火。
关于《汽车高温损坏发动机能看出来吗》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