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各种机油100℃粘度表
国家标准是12.5到16.3 你说的这款机油具粘度是多少只有做了测试才知道
2. 机油粘稠度表格
是低粘度,机油的粘度主要是描述机油本身的流动性能的,就拿水和蜂蜜来比较,水的粘度是很低的,直接就能倒掉,但是蜂蜜的粘度就比较高,想要倒出去相对要难一些。粘度不同的机油分别有以下特定。
高粘度机油因为流动差摩擦大,所以油耗更高,动力损失更多,但是噪音,抗磨性能,密封性会更好,而且机油的消耗量也更少;
低粘度的机油因为流动好摩擦小,所以油耗低,动力损失小,但是噪音,抗磨性能,密封性会差一些,机油消耗量也更多。
3. 机油粘度一览表20-40
符号W代表冬季是Winter(冬天)的缩写,冬季用油牌号分别为:0W、5W、10W、15W、20W、25W,W前的数字越小,低温粘度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适用的最低气温越低。
40指的是机油粘稠度。
W”表示Winter(冬季),其前面的数字越小说明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环境温度越低,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如5W代表耐外部低温-30°C,而20W耐低温为-15°C。
W后面的数字代表机油在100℃时的运动粘度,数值越高说明粘度越高。40代表100摄氏度时运动粘度标准为12.5mm2/s到16.3mm2/s之间,绝对不是某些坊间说法所称可以在40℃之下使用。
拓展资料:
机油分级使用两个字母组合表示。“S”开头系列代表汽油发动机用油,一般规格依次由SA至SN(按字母顺序,但其中没有SI),每递增一个字母,机油的性能都会优于前一种,机油中会有更多用来保护发动机的添加剂;
字母越靠后,质量等级越高,国际品牌中机油级别多是SF级别以上的。“C”开头系列则代表柴油发动机用油。若“S”和“C”两个字母同时存在,则表示此机油为汽柴通用型。
在机油的外包装上,我们都经常会看到SAE和API。其中SAE是美国汽车工程协会的简称,API是美国石油协会的简称。SAE后边的标号标明机油的粘度值,而API后边的标号则标明机油的质量级别。
4. 机油粘度温度对照表
这是美国石油协会API制订的机油标注标准,通常以5w-30、0w-40这种方法标注,这个标注共分为两个部分,减号“-”之后的部分代表机油在100℃时的高温抗剪力,同时也代表机油的基础粘度,数值越大,抗剪力越高、油膜越厚,机油基础粘度越高,流动性越差。数值越小,抗剪力越低,油膜越薄,基础粘度越低,流动性越好。
减号“-”前面的W就是英文Winter(冬季)的简写,代表机油的低温流动性,也就是低温启动性能,W前面的数字越小,低温流动性越好,低温启动性能越高,W前面的数值减去35,就是这种机油粘度的最低启动温度。比如5w,就代表最低启动温度是零下30℃。
5. 机油粘度表示
机油粘度表示一切流体粘度随温度变化的程度。粘度指数越高,表示流体粘度受温度的影响越小,粘度对温度越不敏感。机油的粘度简单的说就是机油是稀还是稠,粘度低就是比较稀,受外力作用发生相对运动的阻力小,粘度高就是比较浓,运动阻力大,但润滑效果好。
根据粘度指数不同,可将润滑油分为三级:35—80为中粘度指数润滑油;80—110为高粘度指数润滑油;110以上为特高级粘度指数润滑油。粘度指数处于100—170的机油,为高档次多级润滑油,它具有粘温曲线变化平缓性和良好的粘温性。
6. 各品牌机油粘度表
品牌:途虎(tuhu)
型号:5W-40 4L
类别:全合成机油
适用发动机:汽油发动机
粘度:5W-40
等级:SN PLUS
国产/进口:国产
销售规格:单瓶
保质期:4年
容量:4升
7. 机油粘度对照表
车辆在行驶的一段时间之后,一般机油与温度的对照状况如下,使用中机油温度正常范围是80~95度,而水温的正常范围一般是75度至96度。具体还要看车型,因为每个车型对于发动机机油、水道压力与温度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8. 机油粘度温度表
水温表2到4格是正常的,汽车的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水温大约在90摄氏度到105摄氏度之间,在简洁的仪表上就是中线。汽车水温过高后会导致发动机散热不良,零部件膨胀会使各部件配合间隙减小,另一方面温度过高机油黏度降低会使各部件。
9. 机油粘度标号
对于燃油车来说,机油是维持引擎运转的重要消耗品,用来为引擎提供散热、清洁、密封和润滑,但是与很多类似的产品一样,机油也同样存在不同标号和生产工艺。比如机油如按工艺,可分为矿物油、半合成和全合成三大类,各自能提供的综合性能以及售价也各有不同,因此也需要根据车辆自身与预算来选择合适的类型。
此外,选择合适的机油特别需要注意其黏度标号,因为这直接决定着机油的主要技术参数以及所能提供的保护级别,不但关系到引擎的健康,还与油耗高低有着直接的联系。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严格按照车辆保养手册上的建议来选择会比较安全,在没弄懂机油标号等因素的情况下最好不要盲目选择。
如果一味追求省油,选择低于厂家建议的黏度,短期内虽然可能会带来省油的效果,但长期使用则会导致引擎内部提前磨损或保护不足而带来维修费用的损失。又或者盲目追求更高黏度等级,虽然心理上感觉更为安全,但事实上并不能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会增加引擎运转负荷,不但会更加费油,还有可能会引起其他故障。
一直以来,机油选择都有很多误区存在,比如“冬季换用低黏度机油,而夏季高温则选择高黏度机油”,这个不严谨的说法想必大家也有所耳闻,但这实际上这一说法是误解了机油标号的真正含义。
那么,机油黏度标识该怎么看呢?
机油瓶身上除了会标注厂商与等级之外,通常都会在显著位置标注黏度标号,例如“SAE 0W40”这样的样式,其中“SAE”是“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英文缩写,而W是冬季的英文首字母。
这个标识的正确解读应该是:W前面的数字越小,说明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可供使用的环境温度越低,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而W后面的数字则是机油耐高温指标范围,数值越大则机油在高温下的保护能力越好,通常这个数字代表的是机油在100℃时的运动黏度数值。而上文所指的40,则代表机油在100℃时的运动黏度数值范围为12.5mm²/s到16.3mm²/s之间,并不是代表所谓气温40°使用。所谓运动黏度基本可以理解为引擎正常工作之后,机油的实际黏度指标,因此这个参数十分重要。另外,高温高剪切数值代表着机油油膜的强度,这个数字越高则代表在高温高压工作状态下机油能否提供足够的保护。
虽然黏度标号上的数字不等同于适用的环境温度,特别是W后面的数字,但W前面的数字却可以作为不同地区使用的一个参考。例如当车辆长期使用在寒冷地区,特别是气温经常在零下十几度到零下几十度时,则必须选择W前面数字更小的机油,以确保在冷车启动时,不会因为机油无法流动而导致引擎的异常磨损。但如果在高温地区,比如气温超过三十度甚至达到四十度的时,则不需太在意W后面数字的大小,此时应依照厂商建议或个人使用习惯来选择。
此外除了黏度指标之外,机油分级通常使用字母的组合进行表示,汽油机所用机油一般用“S”开头,后面会跟上另一个字母,会按照字母顺序从“SA”到“SN”(没有SI),每次递增都代表其性能都会高于前一级。由于机油会添加各种不同的添加剂来提升性能,因此通过这种组合来标明其质量等级,目前常见的主流机油型号多属于“SM、SN”这样的高级别。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字母组合是“C”开头则代表为柴油机使用,若“S”和“C”两个字母同时存在则表示该机油可以汽/柴油机都可适用。但是这个级别越高不一定就代表一定越好,因为API划分几乎别的主要依据是环保指标,而非性能指标。
如何选择机油黏度呢?
在这里我们给大家的建议是:
1、如果只是用来日常代步通勤,也不经常会高转速暴力驾驶,那么只需按照车辆给出的建议选择黏度,然后根据自己实际的经济情况选择半合成或全合成即可。此外如果注重机油寿命更长,则可以参考机油参数中的TBN总碱值,数值越高代表机油寿命会更长。
2、如果特别在意驾驶乐趣,喜欢高转速或是长时间激烈驾驶,那么可以适当在原厂建议的基础上提升一级黏度标号,或在同一黏度标号中选择100°运动粘度更高的机油型号即可。而除了黏度指标之外,还需要注意高温高剪切值,确保黏度合适情况下,这个数值越高则代表油膜强度越高,保护性也会更好。
10. 机油油粘度表
SP机油,一台更换胜牌星胜SN PLUS机油,粘度均为5W-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