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活塞环气缸套等一般采用
机体组主要由气缸体、气缸盖、气缸垫、油底壳、气缸盖罩以及主轴承盖等组成。
1—气缸盖 2—气缸盖衬垫 3—气缸体 4—油底壳
气缸体 发动机的主体,将各个气缸和曲轴箱连为一体,是安装曲轴、活塞以及其他零部件和附件的骨架。
按照气缸体的排列方式可分为气缸体有直列、V 形和水平对置三种形式。
气缸盖 气缸盖的作用是密封气缸,与活塞共同形成燃烧室,承受高温高压燃气压力,也是配气机构的载体。
气缸垫 又称气缸衬垫,位于气缸盖与气缸体之间,其作用是保证良好的密封性,防止气缸漏气和水套漏水等。
油底壳 油底壳是曲轴箱的下半部,又称为下曲轴箱。其作用是密闭曲轴箱作为储油的外壳,防止杂质的进入。
气缸盖罩 位于发动机上部,是盖在气缸盖上的罩壳,起到密封的作用,防止杂质的进入。
2.曲轴飞轮组
曲轴飞轮组主要由曲轴、飞轮、曲轴带轮与正时齿轮等组成,安装在气缸体上面。
曲轴 承受来自连杆的力,将活塞的上下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并输出。
飞轮 安装在发动机后方,拥有一定的重量,有储能的作用。也是离合器的安装部件,其上的齿圈为带动发动机运转的齿圈。
2. 活塞环气缸套等一般采用什么铸铁
特种压缩机专用的活塞环材料:增强级别的聚四氟乙烯PTFE碳纤维 1. 活塞环的一般技术要求 1 化学成分与金相 活塞环广泛使用各种牌号的铸铁
3. 气缸套的形式分为
根据是否与冷却液接触,气缸套分为干式和湿式两种。 1、干式缸套的特点是气缸套外表面不与冷却液接触。为了获得与缸体间足够的实际接触面积,保证散热效果和缸套的定位,干式缸套外表面和与其相配合的气缸体承孔内表面都有较高的加工精度,而且一般都采用过盈配合。另外,干式缸套壁薄,有的只有lmm厚。干式缸套外圆下端制有不大的锥角,以便压人气缸体。其顶部(或缸体承孔的底部)有带凸缘和不带凸缘两种。带凸缘的过盈配合量较小,因为凸缘可帮助其定位。干式缸套的优点是不易漏水、缸体结构刚度大、不存在穴蚀、缸心距小、机体质量小;缺点是修理更换不便、散热效果差等。在缸径小于120mm的发动机中,由于其热负荷较小而得到广泛应用。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国外车用柴油机的干式缸套发展很快,因为它的上述优点比较突出。 2、湿式缸套的特点是其外表面直接与冷却液接触。另外,它较干式缸套壁厚。湿式缸套的径向定位一般靠上下两个凸出的与气缸体间为间隙配合的圆环带,轴向定位是利用上部凸缘的下平面。气缸套下部靠1一3个耐热、耐油橡胶密封圈密封。其密封形式有涨封式和压封式两种。随着柴油机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湿式缸套的穴蚀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所以某些柴油机缸套有三道密封圈,最上一道上半部分与冷却液接触,既能防止配合面生锈,便于拆装,又能借其吸振,减轻穴蚀。有的上、中两道用乙丙合成橡胶,以密封冷却液;下面一道用硅酮材料制成,以密封机油,二者不可装错。有的还把密封圈装在缸体上,以提高缸套的刚度。缸套上部通常靠凸缘的下平面垫金属片(铜或铝垫,对铝合金缸体应用铝垫,不可垫铜垫,以防止电化学腐蚀)来密封。
4. 发动机气缸套的形式包括
回答:气缸套的功用有:
1.与缸盖、活塞共同构成气缸工作空间。
2.筒形活塞柴油机的气缸套承受活塞侧推力,成为活塞往复运动的导程。
3.将活塞组件及本身的热量传给冷却水,使之工作温度适当。
4.二冲程柴油机的气缸套布置有气口,由活塞启闭,实现配气。
5. 在装配活塞环和中缸时应注意哪些技术要求
活塞安装方法及活塞安装方向图如下:
1、在活塞销上及活塞销孔内涂上机油,将活塞与连杆用活塞销连接,装上活塞销卡簧
2、装上活塞环。按下刮片、油环衬环、上刮片、第二道气环,第一道气环的顺序依次将各道环装在活塞上;装配各道气环时注意活塞环的方向有“TOP”字样的向上。
将两只刮片与衬环错开一定角度,衬环接口处尖角指向活塞顶部,第一道环、第二道环与上刮片互成120°或90°
3、将连杆上轴瓦和连杆装在一起。
注意:轴瓦上的缺口要和连杆上的缺口对齐
4、在发动机气缸内涂上发动机润滑油,用专用工具抱住活塞环,用木柄轻敲活塞头部,将活塞连杆总成装入。
注意:连杆上有点的一方应朝向发动机的1缸方向,而且要和活塞顶面上的箭头方向一致
5、将连杆下轴瓦和连杆盖装在一起,并在轴瓦内表面涂抹发动机润滑油。
注意:轴瓦上的缺口要和连杆上的缺口对齐
6、扣上连杆盖,拧紧螺栓。
力矩:(25±3)N·m,然后再拧90°±5°
7、装上机油集滤器
8、装上油底壳
9、装上缸盖
10、重新对好发动机正时
11、装上正时带
6. 简述将活塞装入气缸套内的过程
活塞环外倒角朝上,活塞环平装入气缸套内,接口处要有一定的开口间隙。 活塞环应装在活塞上,在环槽中,沿高度方向要有一定的边间隙。 镀铬环应装在第一道,开口不要对着活塞顶部的涡流凹坑方向。 各活塞环开口在互相错开120℃,均不准对着活塞销孔。
锥形断面活塞环,安装时锥面应向上。 扭转环安装时,倒角或切槽应向上。
安装组合环时,应先装轴向衬环,再装扁平环和波形环。波形环上边装两片扁平环,下边装一片扁平环,开口应相互错开。
7. 简述活塞环与气缸套实现良好磨合的措施
活塞环在工作时,由于受高温、润滑条件差的影响,其磨损失效往往要比气缸的磨损极限速度快。随着活塞环磨损的加剧,活塞环的弹力将逐渐减弱,端隙、侧隙的增大,会使密封性能变差,造成高压气体下窜和润滑油上窜现象,降低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活塞环除磨损失效外,还有一种常见的断裂损坏。由于活塞环脆性较大,如果在安装时方法不当,或活塞环侧隙、端隙过小和发动机突爆、大负荷的撞击都会造成活塞环断裂。因此,应正确的选配和安装活塞环。
1.活塞环的选配
对活塞环选配的要求是:与气缸、活塞的修理尺寸一致;具有规定的弹力以保证气缸的密封性;环的漏光度、端隙、侧隙、背隙应符合设计规定。
(1)外径尺寸
活塞环有着与气缸、活塞相同加大级别的修理尺寸,以适应发动机修理的需要。发动机气缸磨损不大时,应选配与气缸同一级别的活塞环。发动机大修时,应按照气缸的修理尺寸,选用与气缸、活塞同一修理级别的活塞环。
(2)弹力
活塞环的弹力是建立背压的首要条件,也是保证气缸密封性的必要条件。弹力过大使环的磨损加剧;弹力过弱,气缸密封性能差,燃料消耗增加,积炭严重。
(3)漏光度 新的活塞环与气缸壁在未磨合之前,环的外圆表面不可能与气缸壁完全贴合,不贴合处与缸壁形成间隙,此间隙可通过灯光进行检验,称之为漏光度检验。
活塞环漏光度检验的一般技术要求是:
①同一环上漏光不大于两处,每处漏光弧长所对应的圆心角总和不大于45度。
②活塞环开口两端各30度范围内不允许有漏光。
③漏光度的最大缝隙不大于0.03毫米。
(4)端面翘曲度的检验
活塞环的端面与活塞环槽的上下端面的贴合是环的第二密封面。此密封面不好,将造成漏气。因此,应检验活塞环端面的平面度。检验方法有两种:一种用专用设备检验,即采用表面粗糙度很小的两平行板,间距为被检环的厚度加上0.05毫米的允许翘曲范围,当被检环能无阻碍的通过此间距时表示合格。另一种是简易法,将环自由平放在平板上,观察其接触情况或平面漏光情况,决定是否采用。
(5)活塞环端隙的检验
端隙是活塞环置于气缸内,在环的开口处呈现的间隙(又叫“开口间隙”)。端隙能防止活塞环受热膨胀而卡死在气缸内。端隙的大小与气缸的直径及各环所受温度有关,一般每100毫米缸径,温度最高的第一环的端隙为0.25~0.45毫米,其余各道环温度较低,端隙为0.20~0.40毫米。
检验活塞环端隙的方法是:先将活塞环平整地放在待配的气缸内,用活塞头将活塞环推平(对未加工的气缸应推到磨损最小处),然后用厚薄规插入活塞环开口处进行测量。
(6)活塞环侧隙的检验
活塞环的侧隙是指装入活塞后,活塞环端面与活塞环槽之间的间隙。侧隙过大,将使活塞环的泵油作用加剧,环易疲劳破碎,加速环的断裂和润滑油消耗增加;侧隙过小,会使活塞环卡死在环槽内,环的弹力极度减弱,冲击应力加剧,不但使气缸密封性能降低,也容易断环。测量的方法是,将环放在槽内,围绕槽滚动一周,应能自由滚动,既不能松动,又不能有阻滞现象。
(7)活塞环背隙的检验
背隙是指活塞与活塞环装入气缸后,在活塞环背部与活塞环槽底之间的间隙,一般为0.5~1毫米。为了测量方便,通常以槽深和环宽之差来表示。活塞环一般应低于环槽岸边0~0.35毫米,以免在气缸内卡死。
2.活塞环开口方向的安装
当把活塞、连杆组装到气缸中时,应注意使各环开口相互错开,以避免可燃混合气从活塞环的开口间隙中漏出。装环时,各道环口应相互错开,如有三道活塞环,各环应沿圆周成120度夹角互相错开;如有四道活塞环,第一、二道互错180度,第二、三道互错90度,第三、四道互错180度,各环开口不要朝着活塞受侧压的方向。这样安装可获得较长的、迷宫式的漏气路线,增加漏气阻力,减少漏气量。
在实际装配中,我们把有三道活塞环的开口呈180度安装,即相邻的活塞环开口相隔180度安装,这样安装的活塞环开口要比呈120度安装的活塞环开口更有效地避免开口重叠。虽然第一道气环和第三道气环的开口在一条直线上,但由于第二道气环的密封作用,不会使从第一道气环开口进入的气流直接进入第三道气环开口处。另外,还应注意开口位置应保证与活塞销垂直。这样安装的活塞环,通过对多台车进行试验表明,发动机工作时间加长,也没出现烧机油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