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标启东,一个很小的县级市,与上海只有一江之隔,地处江北,却是典型的吴语地区。
在启东,至今保留着过年前给去世老人祭祀的活动,一为过年羹饭,所谓过年羹饭,也就是祝飨,通常是在腊月的某一天,每家情况不同;二为上坟,通常是年三十夜,今年年三十正好是立春,立春那天不上坟,就往前移。
启东一年上三次坟,分别是年三十夜、正月十五、清明节,烧羹饭的次数则通常是生忌和死忌都烧,男(儿子)烧死忌,女(女儿)烧生忌,烧羹饭启东(邻舍海门和崇明和启东的风俗几乎是一样的)人又称为烧经,死忌为忌日,生忌为生日经。
关于祭祀的照片,乡下有讲法,不作兴拍照片,所以没拍过。但是要准备的东西和讲法,就自己知道的可以讲一点。
为什么要烧过年羹饭和年三十上坟,问过母亲,母亲说,祖宗要从年头吃到年尾,保佑子孙平平安安,所谓年头,是指正月十五那次上坟,年尾就是过年羹饭和年三十那次上坟。
祭祀活动要准备哪些东西。烧纸,传统的是冥币、锡箔、元宝、冥衣,现在又增加了阴间用的家电、银行卡、手机等等;上坟的贡品则是糯米圆子和馒头(启东人说的馒头实际上是包子),祝飨时,有六道菜,通常是鱼、茶干、豆腐、肉、鸡、虾,碗筷数量是根据祖宗人数来定,再加上米饭、圆子、馒头、酒和饮料。要说规矩,祝飨台子上摆好碗筷饭菜,摆正长凳后,小孩不能碰,磕头时,对面不能站人。
作为一个80后,从小目睹这些习俗,一直到现在。
必须有。过年的时候祭祀祖先,是我们中华民族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习俗之一。特别是我的老家,鲁西南地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更加重视这种事情。因为祭祀祖先不仅仅是对故去亲人的一种怀念,而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更是人们辈辈相传的孝道宗亲观念的具体体现。
这项活动不是单纯的上坟祭祀。它有一套完整的程序。
首先,时间选在除夕下午或傍晚,由本家族的男性长者带领子孙去先人坟前,所需的祭祀用品一般包括:贡品,香,红色纸元宝,酒,鞭炮等。先是摆好贡品,然后焚香,燃烧元宝,点燃鞭炮,最后磕头行礼。意在告诉先人,到年了,回家过年吧。特别要提出的是,回来的时候,一定要虔诚的手捧一根点燃的香,目的是引领先人回家。
其次,回到家中把带回的香放在老人牌位前,然后,全家老幼一起行礼。
最后,到正月十五的傍晚,上元节这天,再按照相同的仪式把老人送回去。
参加的人,一定要心无杂念,满怀虔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