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摩托车发动机原理结构图》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摩托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 2、摩托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 3、摩托车的发动机是什么原理?
- 4、摩托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 5、摩托车发动机原理
摩托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摩托车发动机是专用汽油机,它将发动机和变速机构结合到了一起。大概分两部分,发动机、变速箱。
发动机,现大大都是普通的四冲程汽油发动机,将汽油变成雾吸进气缸,然后压缩用火花塞点着后成大气流,推动活塞,带动曲轴旋转,然后再将热气排掉。它只会干这个,并且一直不断的干,你油门大时它就快,油门小是它就慢。
变速箱,曲轴旋转带到主动轴,主动轴上有一套齿轮,从小到大,从动轴上也有一套齿轮,从大到小刚好跟主动轴上的各齿相配,让不同的齿轮跟轴咬合,就能得到不同的输出转速,也就是“档位”。因为换档时怕齿轮打坏了,就在曲轴跟主动轴之间加装了一个离合器,在换挡时将离合器分离,主动轴就没有动力了,这时换档就不会打齿轮了。
摩托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摩托车进气增压器工作原理和自制
因摩托车发动机在进气门关闭时,化油器的惯性气流冲击气门和导管,反向冲击化油器节气门,造成反喷。进气增压器时在进气门关闭时,将突然断路产生的反喷气流利用负压原理进行手机,膨胀。在气门打开时,先一步进入气缸进行增压进气,增强换气效率,促进燃烧,达到增加发动机功率的目的
二次雾化,促进燃烧,增加动力,降低尾气排放,加速性提高25%
125车型具有150的动力。以前1/4油门可以60KM 现在可以70KM 油耗却减少,不会增加
安装:化油器靠近气缸连接座钻10mm孔,通过接头和胶管链接,胶管不能扭曲打折,最长不要超过18厘米,增压器主体尽量高于化油器,空间允许,最好垂直。安装完成,根据车况调整化油器,以满足发动机的正常需求
“蓄容器”在过去有人把它叫做“蓄能器”,其实它的实际作用就是可以储蓄点燃汽,可以缓和发动机进气负压波动。其结构就是一只接近发动机气缸一半排量大小的密封小瓶子,用一根短管连接在化油器与发动机之间的进汽喉管里。关于它的具体结构与原理,在本版早期的帖子里有详细叙说,在此不再过多重复。
在摩界长期流传着一种误解,认为“蓄容器”只是在二冲程发动机中使用,对四冲程发动机不起作用。其实不然,四冲程发动机的进气方式更需要“蓄容器”来缓和进气负压的脉冲波动和燃汽反喷。只是四冲程发动机的进气特性与二冲程发动机有较大区别,使得人们在试用时遇到了一些似乎不好解决的困难与问题。
四冲程发动机在进气时的吸气真空负压很大,是二冲程发动机的好几倍;这对于“蓄容器”和化油器的使用是个很有利的条件,同样体积的“蓄容器”在四冲程发动机上使用,可以有更强的效果。在制作四冲程发动机上所用的“蓄容器”时,要注意“蓄容器”的结构强度,四冲程发动机的进气吸力很大,有时连导气软管都会被吸扁。
试图在四冲程发动机上应用“蓄容器”时,先要注意发动机所配套的化油器,如果化油器结构不理想,在四冲程发动机上应用“蓄容器”就有困难。在近代的摩托车发动机中,最忌讳的就是配用阻风结构的化油器;因为在启动发动机时格外需要一定的进气量来保证压缩点火,而使用阻风片关闭进气的做法,本身就是一种严重影响进气压缩比、很不利于发动机启动的做法。
因为靠阻风加浓燃油成分来启动发动机的方式本身就有矛盾不够理想,不如在化油器中应用加浓通道直接提供加浓燃油启动发动机的效果好,所以在近代发动机中,阻风结构已呈淘汰趋势。化油器在加装了“蓄容器”后,进汽喉管内的实际容积有所增加,启动的真空度将减弱很多,(特别是在发动机低转速时!)靠阻风原先高真空度可以吸足的燃油,此时有可能显得份量不足。
四冲程发动机在启动问题上比二冲程发动机还有个弱项,进气喉管短小蓄汽容积不大,燃油挥发面积与燃汽混合容积都不到常规二冲程发动机的十分之一,这使得发动机对油门和燃油浓度比较敏感。虽然四冲程发动机有节油与控油上的优势,但在发动机启动时就缺少燃油浓度调剂过渡的容积优势,这需要化油器在当时的供给比例就非常精细,在发动机冷机启动的瞬间就有足够的燃油浓度。
改变这一不利局面的做法很简单,反正四冲程发动机的进气吸力偏大很多,可以在化油器与发动机之间的进汽喉管上大做文章,“蓄容器”“涡流环”“导向环流”“浓度自控”----等等。加了这许多东东后,启动发动机时进汽喉管内的真空势必降低很多,但加再多的东东,留给化油器的真空度还是要比二冲程发动机高出许多,使用化油器的加浓通道启动发动机足足有余。
因为四冲程发动机的吸气真空度很大,“蓄容器”在四冲程发动机上的应用有很大的调剂范围和发挥余地。通过“蓄容器”进气咀在进汽喉管中的位置,可以得到一定的环形涡流;这对于缸内进气、压缩程序时间较长,靠缸内热量蒸发燃油的四冲程发动机来说,是一种合理尽量利用燃油的好做法。当然,如果愿意在喉管内另外增加专门的涡流环,也是件很简单的事。
在四冲程发动机上应用“蓄容器”,最直观的效果就是通过增加进汽喉管的有效容积,降低了进气时的最大真空度,可以使原先供油浓度过大的化油器减少燃油的输出量;甚至可以通过调节“蓄容器”的容积,来调节燃汽中的油浓度。其次就是应用“蓄汽容积”缓和了发动机进气喉管内过于激烈的负压波动,使得化油器的工作处境大大改善,燃油反喷现象得到缓解。
从理论上来讲,在四冲程发动机上加装蓄容器有变相加粗进汽喉管的作用,其原理有点类似在排气管上加装膨胀管。这对于喜欢使用高速大油门、又不想改变化油器和进气系统的人来说,倒是个简单“加大”化油器和进气系统的办法。如此简单得来的效果,在进气喉管上加钻一个插导气咀的小孔,比更换整个进气系统和化油器要简单多了。
加装过蓄容器的发动机在化油器的调节问题上,各种调节做法基本上与普通常规化油器类似,只当作是进气吸力降低了一点来处理。在新的进气状态下,要保持启动有效与怠速稳定的话,怠速节气螺钉与怠速油浓度螺钉都要调进去一点点(半圈)。如此调节初看似乎调多了供油,实际上只会节约燃油,因为此时进气喉管内的进汽状态与过去有较大的区别。
加装了蓄容器的发动机在使用时,各种操作与常规发动机基本相似,有几个要注意的问题是:a.还是要保持冷机启动时使用加浓的合理作法。b.还是按老规矩,调节怠速要在热机状态。c.不要因马力变大后就忘记了发动机的散热问题。d.不要因为可以节油,就将燃汽中的油浓度调得过分偏低;四冲程发动机本身不适应在燃汽过分稀薄的大油门状态中长期使用,特别是在燃烧稀薄燃汽时,发动机不适宜长时间高转速。e.如果喜欢在燃汽稀薄状态下保持大油门高转速的做法,可将发动机的点火角调前一点。f.注意导气管接头不要漏气。
摩托车的发动机是什么原理?
摩托车发动机有两种,一种是二冲程一种是四冲程。现在一般均用四冲程的发动机。所谓四冲程就是“进气——压缩——爆发(点火)——排气”。摩托车发动机一般为汽油风冷发动机。过去,是用汽化器将汽油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气”,进入汽缸压缩后高压点火燃烧。由于排放不达标,所以,近年已经被电喷系统取代。
所谓电喷,就是电子控制燃油喷射系统。除了点火和正时控制该机械为电子控制,还有不同就是不用汽化器混合可燃气。而是在直接将汽油通过喷嘴喷入气缸,通过缸内压缩气体的紊流扰动与空气混合,电子点火燃烧。由于电子控制的汽油进入汽缸的时间,方式,油量均可控制,所以燃烧完全,有害排放大为减少。
摩托车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摩托车之所以能够行驶,主要是靠发动机的化油器或电控供油系统将汽油与空气按照一定的比例在汽缸内进行混合,形成相应浓度的可燃气体,再经点火机构的点燃,被燃烧着的气体膨胀产生压力便推动汽缸内的活塞进行运动,活塞有了一定的行程则带动活塞连杆作功,迫使曲轴转动并从曲轴尾部将动力传出,传出的动力一部分贮存在惯性飞轮上,一部分通过传动轴(链条或皮带)送到离合器,凭借离合器分离和接合的控制功能再把这部分动力送至变速器,变速器根据摩托车行驶具体情况的需要,通过传动轴(链)转动把动力传给后桥总成,经后传动装置中的被动齿轮便可带动摩托车的后轮(驱动轮)旋转,驱使摩托车行走,如图1-51所示。
图1-51 摩托车的工作原理
摩托车工作的基本原理是:发动机源源不断地产生热能,经曲轴连杆把热能变成旋转力后,再由变速传动装置用旋转力带动后车轮转动,当克服地面摩擦力之后便可驱动摩托车行驶。
摩托车发动机原理
现代摩托车都采用四冲程汽油发动机
四冲程汽油机工作原理
汽油机是将空气与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在进气行程被吸入汽缸,混合气经压缩点火燃烧而产生热能,高温高压的气体作用于活塞顶部,推动活塞作往复直线运动,通过连杆、曲轴飞轮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四冲程汽油机在进气行程、压缩行程、做功行程和排气行程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进气行程(intake stroke)
活塞在曲轴的带动下由上止点移至下止点。此时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曲轴转动180°。在活塞移动过程中,汽缸容积逐渐增大,汽缸内气体压力从pr逐渐降低到pa,汽缸内形成一定的真空度,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汽缸,并在汽缸内进一步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由于进气系统存在阻力,进气终点(图中a 点)汽缸内气体压力小于大气压力0 p ,即pa= (0.80~0.90) 0 p 。进入汽缸内的可燃混合气的温度,由于进气管、汽缸壁、活塞顶、气门和燃烧室壁等高温零件的加热以及与残余废气的混合而升高到340~400K。
压缩行程(compression stroke)
压缩行程时,进、排气门同时关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曲轴转动180°。活塞上移时,工作容积逐渐缩小,缸内混合气受压缩后压力和温度不断升高,到达压缩终点时,其压力pc可达800~2 000kPa,温度达600~750K。
做功行程(power stroke)
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由火花塞点燃可燃混合气,混合气燃烧释放出大量的热能,使汽缸内气体的压力和温度迅速提高。燃烧最高压力pZ达3 000~6 000kPa,温度TZ达2 200~2 800K。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并通过曲柄连杆机构对外输出机械能。随着活塞下移,汽缸容积增加,气体压力和温度逐渐下降,到达b 点时,其压力降至300~500kPa,温度降至1 200~1 500K。在做功行程,进气门、排气门均关闭,曲轴转动180°。
排气行程(exhaust stroke)
排气行程时,排气门开启,进气门仍然关闭,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曲轴转动180°。排气门开启时,燃烧后的废气一方面在汽缸内外压差作用下向缸外排出,另一方面通过活塞的排挤作用向缸外排气。由于排气系统的阻力作用,排气终点r 点的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即pr=(1.05~1.20)p0。排气终点温度Tr=900~1100K。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燃烧室中仍留有一定容积的废气无法排出,这部分废气叫残余废气。
关于《摩托车发动机原理结构图》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新能源汽车配件信息网.png)
.png)
.png)
.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