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制造的发动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飞机的发动机都是仿造的,为什么我们只会在别人那仿造却不能自主开发?
- 2、为什么中国无法模仿国外航空发动机技术?
- 3、哪些国产车的发动机是仿丰田8A发动机?
- 4、航空发动机的仿制很难吗 中国的为什么仿了这么久的AL31N? 中国有AL41吗
- 5、中国引进模仿过米格25战机r15发动机吗?
- 6、国产的三菱发动机技术落后,为什么国产车纷纷效仿?
中国飞机的发动机都是仿造的,为什么我们只会在别人那仿造却不能自主开发?
你好,我们的航空工业起步较晚、和美俄差距太大。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上面有数以万计的零件,想一下子能掌握技术是很困难的。
为什么中国无法模仿国外航空发动机技术?
又不是打游戏,知道配方就能做出东西来。实际上绝大多数国家你就算是整套生产线给他们,然后派专家手把手的教,他们都是学不会的。能学会的都算工业强国,能成功山寨的都算顶级工业强国。我国逆向仿制的项目绝大多数都不完全成功,成功的都已经是青出于蓝的那种了。
举几个例子:
材料。一种合金,要想测定它的元素成分配比,这个很简单,但是要想仿造出来,就难于登天。我就不说单晶叶片这种东西了,就简单的一个热处理工艺,就不是看实物能看出来的。
工艺。讲个真实的故事:我国某单位的专家拿到了一个外国生产的零件,军方问他能不能做出来,他说:可以。但是军方又补充了一句:这个东西是锻件。然后专家就大吃一惊,这怎么可能是锻件,这么复杂的曲面怎么锻?肯定是铣出来的。结果一检查才发现,果然一道刀痕都没有。
公差。这个是很常识的事情:零件都是有公差的。从实物上量出来的尺寸并不是设计尺寸,更不会包含公差信息。
结构。我们在仿制过程中常见的问题:这个地方为什么是这样的?应该是搞错了吧?改一下!结果一改就改出无数的毛病。因为原本设计师的思路我们根本找不回来,有些看起来莫名其妙的东西,有时候只是设计师的执念,有些干脆是制造厂的失误,还有些却可能是设计师的神来之笔。所以,要么把结构重新设计一遍,要么就慎之又慎。
一个东西拿到手,要搞清楚设计师为什么这么设计,你自己就要懂得设计;要知道怎么制造,你自己就要懂得制造。所以,要想仿造某个东西,就必须要达到甚至超过原产国的工业水平。那么你还仿它干什么?
我国航空工业中,歼7是仿制最成功的产品。但是要知道,我们大概是在歼7M的时候才算吃透,歼7III的时候学会了设计,歼7E的时候开始自由发挥,到枭龙和歼教9才算是随手拈来。那么我们的歼7是什么时候达到原版米格21的水平的呢?实事求是的讲,歼7III都达不到原版的水平。那么我国第一次自行研制成功的战术飞机是哪一个呢?实际上是歼轰7。也就是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学会研制飞机之后才把仿制飞机搞麻利的。
再举个雷达的例子:2000年以后,我们搞相控阵,但是又不放心自己的技术,所以搞了两条腿走路,一边搞自己的有源阵,一边搞从俄罗斯引进的无源阵。结果是:国产的比引进的先进一代而且几乎同时取得成功。
所以,仿制的前提其实就是会。如果自己不会,仿制就不会成功,最多也是和原版有差距,只能拿来凑合。
现在我们经常说我们很多东西看一眼就会,但那其实是因为我们本来就会,看一眼不过是看个点子。这根本就不是什么模仿或者复制的问题。所以其他国家看到了也不会,因为他们本来就没有这个能力。
哪些国产车的发动机是仿丰田8A发动机?
至今在吉利的多款车型上(如自由舰),这款发动机仍然是主打动力。除了吉利以外,长城精灵、新雅途等多款自主车型也装配了类似的发动机。这些“仿8A”发动机的技术结构和功率、扭矩等参数与丰田8A发动机基本上一样。
国内仍然装配原装8A发动机的车型,以天津一汽的威志、威姿系列为主。现在天津一汽丰田发动机厂生产丰田8A+和8A没什么区别,只是没有了丰田原装进口的分电器而是改装成了独立点火装置,性能还是不错的!现在用在两厢威志上,三厢威志和威乐则采用的5A+发动机。其他厂家用的所谓丰田8A发动机全是仿制!
早期的8A发动机是可以外销的,也就是非丰田车系也可以购买8A发动机。当时以吉利为代表的系列车型,就是通过采购8A发动机实现的首批车型的动力匹配。随着丰田在国内整车布局的逐步完善,8A发动机不再提供给非合作伙伴的整车厂。
航空发动机的仿制很难吗 中国的为什么仿了这么久的AL31N? 中国有AL41吗
发动机的原理我们国家应该是掌握了,但是金属工艺冶炼这一块还很欠发展,发动机是一个高温高强度高运转的机械结合体,基础材料的落后是导致发动机不能量产化的原因,拿最好的一个例子来说,航母的平台,我们买乌克兰的瓦良格就是因为我们的钢的强度达不到航母平台的要求。中国没有AL41,老毛子不卖,因为当时我们只想买发动机而不买苏35,呵呵,不过也为祖国感到高兴的是,我们至少在努力,没有完全依赖一味的进口,期待祖国强大的一天~~ PS:我是飞友航空迷,这些都是我自己了解的。
中国引进模仿过米格25战机r15发动机吗?
没有
歼-9(近)和歼-7(远)
解决之道无非2条,第一条,买!买!买!这是今天各国的第一反应,但是那个年代中国还很穷,不像现在这样外汇储备多的只能买美国国债。而且,因为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和苏联闹的也不愉快,所以买这条路就走不通了。自古单方独步都是兵家大忌,双管齐下才稳妥,于是本着两条腿走路的原则。中国开始研制了代号为歼-9的战斗机。那是一种全天候条件下高空高速防空截击机,主要以苏“逆火”和美 B-1B 超音速轰炸机为主要作战目标。设计时的技术指标之高,可以说是中国歼击机里的性能之最了。当时的设计指标是飞行高度达到26000米,速度要达到2.6倍音速。飞机控制在14吨左右。
歼-8战斗机
可惜的是,因为那时候国家发展水平还不足,国民经济也有限,科技研究更是和世界脱轨,有点闭门造车的感觉,于是国家高层本着务实求稳的原则,最终选择了比较稳妥的歼-8战斗机。而不是设计思想前卫的歼-9战斗机,这不得不让人遗憾。因为这种重大抉择的影响不是短时间的,而是会影响到未来几十年的装备研发,作战思路甚至战术制定等方面。
继承了部分歼击-9设计的歼-8II战斗机
不过在歼-9战斗机的研制当中,科研人员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相关技术,所以后来又将这些技术运用到歼-8战斗机的改进型号中。研发出了歼-8II长须鲸战斗机。这款飞机的加速性那是无与伦比的,开加力后10分钟就能从南至北飞跃半个福建。在海峡对面的F-16战斗机爬升到拦截高度前就完成侦察任务。这也许可以告慰歼-9不能为国效力的遗憾了。时至今日,歼-8系列战斗机和歼-10,歼-11等一起承担起构架我伟大国国防的重任,守卫着中国的蓝天。
国产的三菱发动机技术落后,为什么国产车纷纷效仿?
大家都知道,我国的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能自给自足,尤其是在发动机的技术上,好在三菱愿意帮助国内的企业,因此很多国产品牌都曾使用三菱的发动机。后来我国的车企在造车技术上有了很大提升,也研发出了自己的发动机,所以逐渐摆脱了三菱,但如今已经是2020年了,却依然有品牌还在信赖三菱,都是哪些品牌还在使用三菱的发动机呢?
东南汽车曾跟三菱合作,成立了东南三菱这个品牌,虽然现在已经停产,但两家车企依然保持合作关系,而东南汽车一直都在使用三菱的发动机技术,目前旗下有不少车型都在使用沈阳航天三菱的4A91系列发动机。因为东南始终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所以在市场上的表现也不是很好,如今逐渐被边缘化。
众泰汽车在四五年前使用的发动机,基本上都是三菱提供的,虽然众泰后来也在自己研发,但技术上并不是很成熟,所以很多车上依然还用的是三菱发动机。现在的众泰汽车在国内混的一天不如一天,大家都认为是山寨的原因,其实这跟众泰的技术也是分不开的,因为技术储备太薄弱,所以打造的车也没有任何亮点,这样很难吸引到消费者。
东风汽车有很多合资品牌,他们的主要收益也是来自这些合资品牌,不过东风在技术上并没有什么兴趣,所以旗下的车大部分使用的都是三菱发动机,比如风行T5L、风行SX6等,使用的都是沈阳航天三菱的1.5T发动机,对于这些车大家似乎都不太了解,确实它们在市场上的存在感也比较低,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技术上的原因。
猎豹旗下有些车型也使用了三菱发动机,或许很多人觉得意外,因为这个品牌虽然销量不是特别出色,但口碑相当不错,也因为生产越野SUV而被大家熟知,但这种车型的受众面较小,所以猎豹也开始打造城市SUV,虽然有些军工的品质,但技术太过于落后,所以还在使用三菱的发动机,也正是因为技术上的原因,这两年的销量越来越差,去年还出现了欠薪停产的现象。虽然三菱的发动机技术不差,但到现在已经非常落后了,完全没有竞争力,所以使用它的车型也都销量不理想。
关于《中国制造的发动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