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国产发动机技术落后多少年》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三菱汽车这个品牌有怎样的故事?
- 2、国产车用的都是国产发动机吗
- 3、歼-10C全面换装国产发动机,对比原装俄国货有哪些优势?
三菱汽车这个品牌有怎样的故事?
2000年前后,三菱汽车是当时汽车圈儿的“贾斯丁·比伯”,身为日本顶尖汽车制造商却频频爆出各种丑闻:美国分部性骚扰事件、日本本部涉黑、大量隐瞒客户投诉、各种汽车质量问题……提起那段岁月,三菱满满都是眼泪。
还是在那段时间,继大众、奥迪、雪铁龙这些早期进入中国的汽车厂商之后,第二批汽车厂商又掀起了一轮来中国投资建厂的高潮。当时三菱别说投资建厂了,自己能不能躲过那一劫又一劫都难说。但是,三菱在1997年和1998年分别在中国投资建立了沈阳航天三菱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简称沈航三菱)和哈尔滨东安汽车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简称东安三菱),这一次决策在当时和其他车厂比较起来有点非主流,可日后却成为三菱最大的经济来源之一,也成为三菱重振旗鼓的资本来源之一。
国产车发展初期,偏爱三菱发动机
直列四缸发动机一直都是汽车发动机中应用最多的一种,而那时候的三菱,旗下的四缸发动机在业界取得过很高的评价,4G1系列、4G3系列、4G5系列、4G6系列发动机最为有名,它们都有自己的名字,分别是Orion(猎户星)、Saturn(土星)、Astron(直译为“仿天器”)、Sirius(天狼星)。
三菱把4G1系列分给东安三菱生产,把4G6系列分给沈航三菱生产。三菱发动机的中国行就在这两块土地上生根发芽了。
国产车哪家强?三菱发动机来帮忙!
国产车的起步阶段,大家都没有什么发动机研发、生产能力。引进先进的发动机技术是一条捷径,可许多国外品牌的发动机技术又不给咱用。这时候,在国内建发动机厂的三菱就成了大家的香饽饽,当时的华晨汽车、奇瑞、比亚迪、众泰等品牌,用的都是三菱家的发动机。
值得一提的是,据说三菱来华投资建厂,一个叫做仰融的企业家在中间做了很多促进工作(此人为传奇人物,有兴趣的可以度娘下资料)。而这个仰融,是当时华晨汽车的掌门人。后来华晨汽车还控股沈航三菱,华晨中华轿车也成为第一批使用三菱发动机的国产车型。
就在近几年,在一些二线城市的车展(其实就是汽车促销大会)上,许多国产车型还在大力宣传自己使用的是三菱发动机。
为什么国产车都爱用三菱发动机?
三菱发动机受宠,原因之一是没有其他成熟发动机技术可用。
原因之二,则是当时沈航三菱和东安三菱生产的三菱发动机确实有稳定、省油(在当时水平下)、易修等优点,况且当时三菱汽车危机四起的状况,巴不得能在中国多卖一些发动机来增加营收,这才是救命稻草。
原因之三,国产后的三菱发动机大大降低了成本,自主品牌在发动机上的采购成本也随之降低。稳定而便宜,谁又不爱用呢?
原因之四,后期三菱又向国内引进了4G9系列发动机以及新的4A9系列发动机,技术的更新让一些仍然没有发动机研发能力的自主车厂对三菱发动机继续依赖。
国产车用的都是国产发动机吗
并不是,除少部分国产车采用国产自研发动机外,大部分国产车采用的都是日本三菱集团设计研发的汽车发动机。
从2004年起的短短两三年间,包括哈飞赛豹、华晨中华尊驰及骏捷、奇瑞瑞虎、长城哈弗、比亚迪F3、众泰2008、双环CEO、陆风X6、中兴无限、永源UFO、浙江吉奥、华翔富奇、河北大迪、上海万丰、富迪开拓者、曙光傲龙,再加上排量2.4L的北京JEEP 2500等,都开始配备国产三菱发动机。
扩展资料
1997年和1998年,三菱先后在我国东北投资设立了两家发动机合资企业:沈航三菱、东安三菱。在当时的中国品牌轿车和SUV几乎都选择了三菱发动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中国品牌正处在起步阶段,发动机研发和生产能力都比较弱,只能依靠购买现成的产品用来组装。
2、三菱发动机具有耐用、经济、易修等优点,且当时市场上没有其它成熟发动机技术可用
3、国产后的三菱发动机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国产车大都采用三菱的发动机,而三菱自家车销量不好
歼-10C全面换装国产发动机,对比原装俄国货有哪些优势?
在2019年的国庆阅兵上,我们看到了歼十家族的最新改型,歼十C,到此猛龙家族的三个成员全部到齐。而且最令人激动的是歼十C终于换装了国产发动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其实非常简单。首先就是歼十是我国的主力三代半战斗机,而且是多用途的战斗机。所以如果能够换装国产发动机,那么在战时就可以快速的大批量建造。其次就是俄罗斯发动机的有点就是动力强劲,缺点是使用寿命短,而国产发动机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就是既然歼十C能够换装国产的发动机,那么未来歼十五,歼十六乃至歼二十,都可以预见的会换装我国产的发动机。
首先就是歼十是我国的主力三代半战斗机,而且是多用途的战斗机。所以如果能够换装国产发动机,那么在战时就可以快速的大批量建造。如果一直使用进口发动机,开起来是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发生战争,敌人对我国的运输线路进行封锁,那么必然造成国内发动机短缺,从而影响空军的战斗力。而如今发动机能够自主生产之后,这个隐患基本上可以排除了。
其次就是俄罗斯发动机的有点就是动力强劲,缺点是使用寿命短,而国产发动机则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我们欣喜国产发动机行业取得的突破,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产发动机行业在实际上仍然有非常多的不足,比如大推力发动机的研发基本上是空白。所以发动机行业仍然需要不懈的努力发展。
最后就是既然歼十C能够换装国产的发动机,那么未来歼十五,歼十六乃至歼二十,都可以预见的会换装我国产的发动机。虽然歼十C是单发战斗机,虽然歼十比较轻,但是只要能够迈出最艰难的第一步,那么后面就会越来越顺利的进行。可以预见的是我国的航空发动机产业必然会像坦克发展的路线产不多,最终实现自己自足。最后,笔者想用当年国防科工委聂洞庭将军的诗篇来结束:“五年求索,十年建造,鸭式备藏奥妙,翱翔冲刺护蓝天,看今朝,云霄朗笑”
关于《国产发动机技术落后多少年》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