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涉水发动机启停原理》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涉水时为什么要关闭自动启停装置
- 2、凯美瑞涉水自动启停有什么后果
- 3、涉水行驶时,发须关闭启停系统吗?
涉水时为什么要关闭自动启停装置
经过几年的大雨洗礼,很多车主在涉水时已经掌握了车辆的驾驶要点,知道发动机一旦被水熄灭就不能再启动,否则可能会对发动机造成不可逆的损坏。但是你知道吗,现在已经基本普及的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可能会命令起动机违背驾驶员的意愿工作,启动浸过水的汽车。后果可想而知。
什么情况下自动启停会违背你的意愿?
车辆满足自动启停运行条件后(水温,空可调运行,制动真实空,电池充电等。),驾驶员刹车使车辆减速直至停止,然后发动机自动熄灭,解除刹车后发动机自动启动。
如果一个没有经验的司机在水中驾驶车辆,看到前面的路越来越深,他心理上害怕通过收油和踩刹车来停车。此时自动启停系统会认为车辆短暂停车,自动关闭发动机。这时,如果路面上的积水刚好没有经过车辆的进气口,当驾驶员抬起脚(刹车踏板抬起)时,发动机就会自动启动,水就会从发动机的进气口泵入气缸。没有必要过多介绍后果。如果连杆变形,如果断裂, 气缸体 就会从孔中戳出来。简而言之,如果你花更多的钱,你可能会自费购买。因此,车辆涉水前必须关闭自动启停,以防万一。
发动机熄火后该怎么办?
涉水行驶时,有两种情况会抑制发动机。一是发动机因为排气阻力大而受到抑制。另一种是进气系统进水,发动机突然没有空气体参与燃烧,瞬间熄火。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发动机熄火,都禁止熄火后直接启动发动机。首先,检查发动机进气系统是否进水并不太难,即检查空空气 滤清器 是否进水。如果空空气滤清器没有被水淹没,并且从空空气滤清器到节气门的管路中没有发现水迹,则可以放心地再次启动发动机。如果空空气滤清器完全浸湿,进气管有水痕,此时进气支管也可能进水,但可能不会损坏发动机。此时严禁启动发动机,需要拖车救援。
排气管的高度通常低于进气口的高度。如果驾驶员涉水经验不足,在收集机油时,水可能会流回排气管,导致发动机熄火。注意是“窒息”而不是排气受阻导致的“溺水”。此时,首先检查发动机进气部分是否进水。如果没有发现水痕,可以启动发动机,但可能需要几次才能顺利启动发动机,排气管中的积水不会对车辆造成任何损坏。
涉水驾驶要点
车辆前方有积水路段。首先,可以尽量绕过。再次涉水实在是不可能了。开车前关闭自动启停,然后判断积水深度。经常积水的路段会有水垢。上面的刻度表示积水的深度。如果没有规模,可以参考路边的树木、隔离墩等设施。汽车的安全涉水深度通常在50厘米左右,SUV车型会更高。耐水性很高。涉水时,手动模式下将手动挡置于低档位,自动档置于低档位,以稳定油门低速通过。驶出积水路段后,将几脚油门吹到位,将排气中的水尽可能排干净。
总结:
发动机的自动启停技术在平时会给车主带来很多便利,但最好在积水的路况下关闭,不排除上述假设的可能性。即使是为车辆购买涉水保险的车主也不能高枕无忧。有些保险公司不赔偿发动机进水后二次启动造成的损失。即使他们出钱,大修后发动机的工作性能肯定会下降。毕竟车是自己的。此外,该车最大涉水深度将在车辆手册中介绍,提前了解有助于增强涉水驾驶信心。
凯美瑞涉水自动启停有什么后果
会造成发动机的损坏。
在涉水路段,自动启停启动后,汽车刹停时会自动熄火,此时如果松开刹车就会导致发动机在水中启动,发动机在水中启动时,一旦涉水深度超过发动机进气管的高度,发动机就会从信息到吸入大量的水,导致发动机严重损坏。
正常情况下,发动机的自动启停系统在汽车刹停时,只要满足发动机启停系统启动的条件,就会自动控制发动机熄火,以降低油耗,发动机启停系统也的确会降低一些油耗,同时,这种启停系统并不会对发动机产生任何影响,因为发动机在热车状态下,热启动产生磨损都可以忽略。
涉水行驶时,发须关闭启停系统吗?
如果车辆配备了发动机自动启停系统,当你踩刹车时,车辆便自动熄火了。车辆熄火后,积水会沿着进气管进入发动机。而如果这时候你松刹车,车辆便会自动重新启动,进而导致发动机损坏。
相信大家都清楚,一旦在水中熄火,是绝对不能二次启动的,因为会损坏发动机,而且即使你上了涉水险,这种情况保险公司一般也会拒绝赔偿。
所以说,安全起见,暴雨中涉水行车还是关掉自动启动功能的好。
其用法比较简单,即在行驶中踩刹车,车辆停下约2秒钟,发动机自动熄火。这时候,有的车辆需要一直踩着刹车,也有的车辆是可以松开刹车的。对于需要一直踩着刹车的车辆,如果需要继续行驶,直接松开刹车就会自动启动;对于可以松开刹车的车辆,则需要再点一脚刹车,然后松开才会自动启动。在整个过程中,都是放在D挡的。
当然,部分手动挡车型也配备了发动机自动启停功能。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查阅车图腾之前发布的文章——《体验了一把手挡车上的“自动启停”功能,直接醉了》。
关于《涉水发动机启停原理》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