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国外汽车发动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外媒报道,下一代兰博基尼"大牛"确认保留V12自然吸气发动机,并加入混动技术。配图为假想~
- 2、欧洲限制大排量发动机吗?
- 3、外媒曝新款雅马哈MT09排量增大到890cc,马力120匹
- 4、外媒心中的最佳发动机,大众和丰田居然排不上号?
- 5、外媒如何评价歼20?
- 6、不会采用V12发动机 外媒解读全新奔驰S级
外媒报道,下一代兰博基尼"大牛"确认保留V12自然吸气发动机,并加入混动技术。配图为假想~
外媒报道,下一代兰博基尼"大牛"确认保留V12自然吸气发动机,并加入混动技术。配图为假想~
欧洲限制大排量发动机吗?
限制大排量发动机。
对于欧洲各国对大排量发动机管理的法规越来越严苛,所以大部分汽车制造商也都在自主研发混合动力和各种小排量发动机。近日,根据外媒报道,阿斯顿·马丁现在也已经决定将开始使用混合动力系统。
大排量发动机的缺点
大排量自吸发动机的优点是使用年代久远技术比较成熟,动力强劲。缺点是油耗太大,年代久远意味着技术已经落后,排放大不环保,现在已经逐步被小排量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所取代了。
涡轮越大,滞后越大。涡轮增压压力上升到一定值需要一定的时间。涡轮迟滞越大,发动机的发动机转速越高,发动机转速越低。涡轮迟滞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涡轮尺寸、发动机排量、发动机改装程度、涡轮轴转动惯量、涡轮效率、进气损失、排气背压等。
外媒曝新款雅马哈MT09排量增大到890cc,马力120匹
雅马哈的三缸街车MT-09目前已经在国内引进销售,不过最近外媒爆出了2021款的雅马哈MT-09将会增加排量来应对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据称新款的MT-09在实际排量上将会做一些调整,原来的实际排量为三缸847cc,而扩大以后的实际排量将达到890cc,马力也会从114匹增大到120匹左右。
跟MT-09同平台的像是XSR-900,Tracer900,Niken等车型也将会跟MT-09一样陆续采用新排量的发动机,其实随着现在中量级车型排量越来越大,各家的中量级车型也都快接近公升的范畴了,雅马哈的MT-09在这个级别中独特的三缸是一种亮点但是MT-09推出到现在毕竟还没有过一次大改款,所以借助欧五这不妨是个时机。
来吧,新款的MT-09早点发布早点进入国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外媒心中的最佳发动机,大众和丰田居然排不上号?
去年底2020沃德十佳发动机放榜,告诉全世界本年度最“牛X”的发动机是哪几台。虽说这一来自大洋彼岸机构的评选,存在局限性,但其权威在业内是毋庸置疑的,结果对我们仍是有参考价值的。本文从中选取几台和我们关系较为密切的展开,那些中国买不到的就不提及了。
宝马3.0T直列六缸
宝马的直六发动机向来是沃德常客,去年宝马凭借X5上的B58B30M1入选沃德十佳,今年则是搭载于M340i上的B58B30O1。前者是B58TU(即升级版)的中功率版本,最大功率340Ps,峰值扭矩450N·m,后者为B58TU高功率版本,最大功率387Ps,峰值扭矩450N·m。
B58TU搭载于G系底盘,相比B58有了诸多升级,比如全新供油系统、全新缸盖设计、两套歧管方案、全新冷却系统、全新正时链条设计等,还可实现15秒的“过红线”转速输出(6500转短暂提升至7000转)。具体不作展开。说回M340i,有了B58B30O1的加持,四驱车型百公里加速只要4秒出头,和F80M3相当,真是十分快了。
比较可惜的是,这台高功率发动机和我们无缘,国内的Z4并未搭载B58B30O1,而是B58B30C——最大功率340Ps,峰值扭矩450N·m,虽说代号不同于前面所讲的B58B30M1,但它可视为适应中国法规的中功率版B58,毕竟输出一致。事实上,目前国内的宝马3.0L直六基本都是B58B30C,咱也不必太过钻牛角尖,中功率版依然动力强劲,而且也是沃德十佳。
奔驰3.0T直列六缸+48V
奔驰上回做直六,还是20多年前虎头奔S级(W140)的时代,近两年重启直六,自然要一鸣惊人。本次入选沃德十佳的3.0L直列六缸涡轮增压发动机,代号M256,最大功率367Ps,峰值扭矩500N·m,代表车型为GLE450。M256在2017年就已推出,不过奔驰在2019年才把这款发动机引入美国车型,所以它登上2020沃德十佳榜单,算是迟来的荣誉。
让评委们印象深刻的是M256的安静平稳的强劲动力。其实,直六天生就有平顺的优势,因为直列六缸自身能够实现振动平衡。另外,M256的48V轻混系统功不可没,电机可在加速时提供额外的21Ps功率和249N·m的扭矩,同时它有电动增压器和涡轮配合工作,使得体感动力比账面数据强劲。M256还有双涡轮增压的机型,最大功率435Ps,峰值扭矩520N·m。
不同于宝马的B58在国内广泛播种,咱想要享受M256需要掏的钱更多,起价83.48万人民币的GLE450是国内能买到的最便宜的搭载M256的车型。其他车型有S500L、GLS450、AMGGT50、AMGGT53、AMGE53。
本田i-MMD混动
沃德十佳发动机本来评选的是内燃机,但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动力系统层出不穷,评委们也与时俱进,只要是优秀的动力系统,都有机会入选沃德十佳,就连奖项名称也修改为“沃德十佳发动机与动力系统”。所以,混合动力、插电混动、纯电动、燃料电池等动力都能名正言顺拿奖了。
本田这套2.0Li-MMD混动面世不算久(相比丰田THS),已两次入选沃德十佳,足以证明其优异性能。第三代i-MMD,虽然结构没有大变化,但工程师进行了各项优化,让这套系统最高热效率达到了40%,和丰田THS的41%棋逢对手。
i-MMD大家非常熟悉了,它在雅阁、Inspire、CR-V、皓影、奥德赛的混动版本上均有搭载,市场销量也证明大家对它的喜爱,不光美国人爱,中国人也爱。略遗憾的是,如此省油的动力系统,在中国的政策环境下讨不着好处,所以,未来中国市场会有基于i-MMD打造的插电混动系统。
现代150kW纯电系统
刚才说了,沃德十佳评选范围扩大到动力系统,所以出现纯电系统也不足为奇。现代这套纯电系统最大功率204Ps,峰值扭矩394N·m,电机采用VitescoTechnologies三合一电驱系统,电池组采用韩国SKInnovation或LG化学,容量64kW·h。
此次获奖代表车型为KONAEV,即国内的昂希诺纯电,不过后者国产后换用宁德时代电池组,NEDC续航达到500km。
现代1.6T直列四缸
没错,还是现代,一次评选,占据十分之二的席位,证明这家韩国企业手头上是有点东西的,而且小排量涡轮增压能够上榜(看看其他要么排量够大,要么有黑科技),本身也不是易事。进气侧可变气门正时(CVVD)是这台发动机的看家本领,它可根据工况调整发动机工作状态,达到提高燃效或提升扭矩的目的。
代表车型为全新现代索纳塔和全新起亚K5,据目前消息,这台发动机会跟随全新起亚K5一同进入中国,不过可能因为排放法规,它会缩减为1.5T。
日产2.0TVC-Turbo
日产2.0TVC-Turbo,最大功率252Ps,峰值扭矩380N·m。和上面的本田i-MMD混动一样,日产这台发动机也是连着两年获奖了,去年颁给了英菲尼迪QX50,今年则是日产天籁,看来评委深为可变压缩比这一“黑技术”打动。当然了,这台发动机还应用了双循环、混合喷射、集成式排气管等技术,与可变压缩比技术配合,以提高效率。
虽说可变压缩比技术不是日产发明的,但在油耗、排放法规越来越严苛的今天,日产能把它发扬光大,以独特的方式突破了内燃机的瓶颈,这是值得认可的。
不过,这台机器在咱中国似乎受欢迎程度没那么高,路上跑的天籁,鲜少见到2.0T车型。因为成本原因,2.0T售价相比2.0L优惠没那么大,大多用户还是图实惠买了后者,毕竟买天籁的消费者是对价格极度敏感的群体。
对了,提到天籁,我想聊几句题外话。平时打车,我最喜欢坐的是天籁(老款),因为它座椅柔软,空间宽敞,滤振柔和,动力系统NVH好,坐在上面,舒坦的程度超过同级凯美瑞、雅阁等。天籁当初打动中国消费者正是因为极佳的舒适性,宽裕的空间以及高性价比,对于新技术的适应,还需要一段时间。
写在最后
如果你的车上装的发动机在本次沃德十佳名单中,那么恭喜你;如果不在,不妨翻翻近几年的评选结果,说不定就在其中;如果还是没有,也不必气馁,这个评选就像我们上学时的三好学生荣誉,有固然好,没有也不妨碍我们成为品学兼优的好青年。
另外,早些时候2019“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的评选结果也出来了。作为中国的权威评选,除了合资品牌,我们能从中看到不少自主品牌的身影,比如长安、奇瑞、长城等,其中不乏工程设计优秀的发动机,如果有朋友想了解,请在文章下面留言,有机会出个续集。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外媒如何评价歼20?
西方媒体对于歼20很关注,有过很多分析文章。苦于歼20主要数据仍然保密,外媒多是凭空的技术性分析。
外媒对于歼20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它是价廉物美的隐形战斗机,属于亚洲顶尖战机,是中国航空业强大的表现。
不过,外媒普遍认为:歼20的性能仍然同美国的F22和F35有一定的差距,实战中难以占据上风。
亚洲外媒用大篇幅论文,从技术上分析了歼20的主要性能,最终做出如下总结:歼20的机动设计试图在亚音速机动、超音速机动、高攻角机动和隐形四项要求达到平衡,总体做的不错,仍和F22有一定差距。
亚洲媒体指出歼20主要缺点如下:
第一,不具备超音速巡航能力。西方新式战斗机都非常强调超音速巡航能力,这是现代空战特点所决定的的。在超音速空战中,发射导弹有比较长的射程,也不容易被敌人的导弹追上。
第二,机动性能有限。使用的发动机较为落后,严重影响歼20的机动性能。以F22为例,发动机的超音速推重比可以满足超音速机动和亚音速机动的要求;它的二维向量喷嘴不但带来惊人的超机动性,也兼顾了雷达和红外线隐身能力。俄国T50采用的AL41发动机虽不能超音速巡航,矢量喷嘴已经可以表现出强于歼20的超机动性。珠海航展显示的歼20仍然采用俄制AL31发动机,这使得歼20的机体比T50大,推力却小。这种情况下,歼20的机动性难以超越T50,更不用说F22了。
第三,隐形能力有欠缺。歼20的前翼会在前半球产生回波,也没有有遮蔽到后方的主翼。下方的腹鳍会在下半球,对地面的雷达波产生回波。这些都导致隐身能力的下降。歼20和俄国的T50比较类似,双圆形喷嘴在结构交界处会制造较多的加强回波空穴,使得后半球隐形能力降低,不如F22。亚洲媒体认为,歼20应该是强调突袭攻击,打完就走,而不是像F22那样在敌人领空上持续作战。
相比亚洲外媒,北美媒体说的就更直白了。
北美媒体认为,歼20具有硕大的机身配合大型前翼,在地面雷达面前的隐形能力不如F22和T50。
歼20没有什么高机动性,相比F22、苏35甚至苏30MKI都有一定的差距。以中国最新购买的苏35为例,可以在0速的情况下依靠矢量发动机实现全角度变化。外媒认为,是否装备矢量推进发动机是衡量第五代战机的基本指标,这一点歼20不具备。
至于前翼设计,为歼20带来了较好的低空飞行稳定性和更大的攻角。不过,美俄的第五代战机,都没有采用这种设计。它们只是依靠大推力发动机,配合全动式水平尾翼、全数字化电传操纵系统、放宽静稳定度设计。
外媒还认为,歼20的隐形能力不明,但发动机似乎没有采用F22那种红外信号屏蔽综合技术。在珠海航展期间,可以直接看到歼20发动机的高热影像。
至于雷达上,外媒也有一定批评。
北美外媒认为,歼20的机载雷达系统落后于西方。歼20使用的有缘相控阵雷达技术资料虽没有公开,通过在非洲等地的宣传大概可以知道一二。出口型KLJ7A雷达对于5平方米雷达反射面探测距离,为140公里。KLJ7A雷达的探测距离比西方增大百分之四十,但西方是以3平方米作为标准而不是5。
外媒认为KLJ7A雷达同F35A的雷达相比,仍然有较大差距!F35A的雷达是西方最高科技的结晶,为此投入漫长时间和巨额资金研究,在制图精度、稳定性、故障率等方面相对别国有着压倒性优势。
外媒仍然认为,歼20具有一定实战能力,最大的优势在于物美价廉。
即便是F35单价也超过8500万美元,F22更是天价。而歼20价格,应该在5000万美元到6000万美元。
显然,歼20性价比有优势,可以大量制造,走苏俄的路线以数量弥补质量的差距。
总之,外媒指出目前歼20最大问题就是发动机。我国也意识到这点,最近报道提到正在测试先进发动机。
按照一般常识,即便现在开始测试,发动机到正式装备部队最少也是5到8年甚至更久后。
不会采用V12发动机 外媒解读全新奔驰S级
据外媒报道,虽说这张新一代奔驰S级的渲染图早已放出,但我们可能还要等到2020年中期才能看到实车。其实,从2017年起,我们已经见过“无数组”谍照,无奈的是,它们的伪装太过严密,我们无法从中找到任何线索。
不过,Kolesa.ru最近出品的S级渲染图或许最贴合实际。包括前脸、车灯,近期格栅和下进气坝的设计都符合我们对全新一代S级的想象。
哦对了,前灯如果按当代奔驰家族的设计,应该是3段LED日行灯。另外,这次Kolesa.ru又对车尾造型进行优化,倒三角尾灯、点亮造型以及盾形尾箱造型也更符合我们对新一代S级的遐想。
据悉,2021款奔驰S级或许会在几个月后与大家正式亮相,遗憾的是,V12动力总成将缺席,并很有可能增加纯电动的EQS车型。至于入门车型,也将采用2.0T发动机。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关于《国外汽车发动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