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集团的乘用车业务分为两大品牌:
奥迪品牌群包括奥迪(Audi)、西亚特(Seat)、兰博基尼(Lamborghini)、杜卡迪(DUCATI)4个品牌。
大众品牌群包括大众商用车、大众乘用车、斯柯达(SKODA)、宾利(Bentley)和布加迪(Bugatti)、保时捷(Porsche)、斯堪尼亚(SCANIA)、MAN共8个品牌。
宝马汽车集团旗下拥有BMW、MINI和Rolls-Royce(劳斯莱斯)三个品牌
戴姆勒—奔驰汽车公司则拥有Maybach 迈巴赫、Mercedes Benz 梅塞德斯奔驰、Smart 斯马特 三个品牌
富士康拿下奔驰宝马订单,涉足汽车零配件市场会带来其产品线侧重点的转移吗?
据我所知,富士康目前的汽车客户不仅是奔驰与宝马,还有特斯拉和奥迪。富士康开始涉足汽车零部件并不是或者说并不仅仅是将其电子类产品的经验进行延伸。个人认为富士康还是希望充分利用其代工的属性,将剩余的产能充分利用。富士康虽然以加工/代工电子产品著名,但也在进行自动化的改造,不断加入机器人取代手工,加之其高度机械化的流水线式生产,其实还是蛮适合做一些技术含量不高,但产量大,精度高的非核心零部件的。
汽车零部件,其实是可以分成部件和零件的。部件是总成类的东西,而零件中是有蛮多种适合富士康这样纯加工/代工厂来量产的。
下面我来介绍一下富士康富士康科技集团是专业从事电脑、通讯、消费电子、数位内容、汽车零组件、通路等6C产业的高新科技企业。富士康持续提升研发设计和工程技术服务能力,在中国大陆、台湾、日本、东南亚及美洲、欧洲等地拥有上百家子公司和派驻机构。2008年富士康出口总额占中国大陆出口总额的3.9%,连续7年雄居大陆出口200强榜首。2012年进出口总额达2446亿美元,占中国大陆进出口总额的4.1%,2012年旗下15家公司入榜中国出口200强,综合排名第一。2013年跃居《财富》全球500强第30位。2014年12月24日,富士康宣布关闭印度工厂。2015年3月23日,富士康科技集团与腾讯、和谐汽车签订“关于‘互联网+智能电动车’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月31日起,富士康与苹果携手在中国开展“以旧换新”计划。
2015年6月18日,阿里巴巴集团联合富士康向日本软银集团旗下机器人控股子公司注资。2015年6月,台湾与香港劳工团体共同发起“2015国际反科技血汗行动周”,并计划连续3日向鸿海富士康抗议。富士康电子(鸿海精密)2015年公司营业收入为约1364亿美元,净利润为约45.53亿美元。
富士康科技集团处于从“制造的富士康”迈向“科技的富士康”的事业转型历程中,重点发展纳米科技、热传技术、纳米级量测技术、无线网络技术、绿色环保制程技术、CAD/CAE技术、光学镀膜技术、超精密复合/纳米级加工技术、SMT技术、网络芯片设计技术等。建立集团在精密机械与模具、半导体、信息、液晶显示、无线通信与网络等产业领域的产品市场地位,进而成为光机电整合领域全球最重要的科技公司。
如果可以,当然会像其他的产品线转移,没有人会希望一直止步不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