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变速箱油冷器工作原理
油冷发动机工作原理:
1、机油在引擎内部除了富有润滑及清洁作用外,还能吸收引擎所释放出来的热量,而机油却只能在密封的引擎来不断循环,将所吸收的热量慢慢地释放出去。但当引擎在高转速的运作或长时间高速运转时,机油所吸收的热量便会相当之高,而滚烫的机油无法将热量迅速释放时,机油的润滑便会开始下降,这样在丧失润滑功能的机油下操作引擎,零件便容易受到磨损产生损耗;
2、如能适当地装上机油冷却系统,机油的耐热性便会大为提高,同时引擎便不会因此缺乏耐力,性能亦不会下降。然而选择合适尺码的油冷器亦是关键的要点,原因是机油是透过油泵压力输送至引擎各部分,若然加装油冷器后,油泵的负荷便会随着增加的空间而有所提升,故此加装油冷器后普遍都会令引擎的油压值下降;
3、油压过分下降会导致机油不能及时输送致零件部份,影响散热及润滑效能,严重更可导致活塞过热熔掉或烧bearing的现象。故此除非针对性地更换高性能的机油泵,否则应选择合适尺码的油冷系统,才能真正帮助机油的散热效能。
2. 齿轮箱油冷系统工作原理
爆炸性环境中,除了使用电气设备外,还大量使用了非电气设备,如运输机、空气压缩机、搅拌机、非电动运输车辆等,在这些设备中,采用了减速器、齿轮箱、皮带轮、制动器等装置。这些装置虽然不使用电力,且本身无动力,但是在工作时有高速运动部件,使用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碰撞而产生火花,由于摩擦、压缩做功等而产生的高温,对于爆炸危险场所来说,这些都是危险的点燃源,具有引燃环境中的爆炸性物质的危险。
实际上,这些设备设计过程中已经考虑到这些危险,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减少危险的产生,如对减速器等采用油冷、密封的结构,将运动部件用防护罩保护,但是这些局部的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非电气设备在爆炸性环境中使用时会产生火花、高温的危险,尤其是这些设备往往都是复杂的产品,一个设备上同时有多个结构可能产生爆炸危险。
因此,在爆炸性环境中使用这些非电气设备也是需要防爆的。那么,电气设备防爆的要求都有哪些呢?
一、隔爆型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
电气设备的隔爆外壳失去了耐爆性或隔爆性(即不传爆性)就是失爆。隔爆型电气设备常见的失爆现象有:
1.隔爆外壳严重变形或出现裂纹,焊缝开焊以及连接螺丝不齐全、螺扣损坏或拧入深度少于规定值,致使其机械强度达不到耐爆性的要求而失爆;
2.隔爆接台面严重锈蚀、由于机械损伤、间隙超过规定值、有凹坑、连接螺丝没有压紧等,达不到不传爆的要求而失爆;
3.电缆进、出线口没有使用合格的密封胶圈或根本没有密封胶圈;不用的电缆接线孔没有使用合格的密封挡板或根本没有密封挡板而造成失爆;
4.在设备外壳内随意增加电气元、部件,使某些电气距离小于规定值,或绝缘损坏,消弧装置失效,造成相间经外壳弧光接地短路、使外壳被短路电弧烧穿而失爆;
5.外壳内两个隔爆腔由于接线柱、接线套管烧毁而连通,内部爆炸时形成压力叠加、导致外壳失爆;外壳失爆主要是由于安装、检修质量不符合标准要求以及使用、维护不当等原因造成的。因此,必须严格保证隔爆质量标准要求,在安装、使用、维护和检修中,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标准、才能防止失爆。
目前国内的防爆标准有GB 3836系列和GB 12476系列,其规定的防爆措施分别适用于爆炸性气体环境(含瓦斯气体)和粉尘环境用电气设备,对非电气设备的防爆并不适用。为此,国家专门制定并出台了GB 25286《爆炸性环境用非电气设备》系列标准。
二、GB 25285的2010版与EN 1127-1:2007
GB 25286的2010版参照参照EN 13463-1:2001等标准制定,而目前EN 13463-1已经更新为2009版。IEC发布了ISO 80079系列标准,其中ISO 80079-36:2016综合了EN 1127和EN 13463-1的内容,并更新了一些技术条款,而ISO 80079-37:2016标准则将EN13463的结构安全型“c”、控制点燃源型“b”、液浸型“k”的技术内容合并在一起,隔爆外壳型“d”、正压外壳型“p”、外壳保护型“tD”这几个防爆型式的要求直接采用IEC 60079系列中的相关标准。
三、防爆电气隔爆接合面防锈措施
1.涂防锈油剂。在隔爆接合面上直接涂204-1 防锈油。
2.涂磷化底漆。这是一种新的防锈涂漆,能代替钢铁的磷化处理,其特点是:漆膜薄,且坚韧耐久,具有极强的附着力;涂抹方便,仅用半小时即可自然干燥;漆膜不怕瓦斯爆炸时的瞬时高温。
3.热磷处理。隔爆接合面经热的磷酸盐溶液处理后,在金属表面便形成一层难溶的金属薄膜,即磷化膜,可防止隔爆面的氧化锈蚀。
4.冷磷处理。隔爆接合面经大修后,一般采用冷磷处理,使其形成一层难溶的金属氧化膜,以防止隔爆接合面氧化锈蚀。
四、防爆壳体与防爆接合面的修复
壳体如果有裂纹,建议用新的相同零件更换;如果发现有小的通孔,可以用熔焊焊补。
隔爆接合面上如果有轻度锈蚀,可以用煤油和抹布将锈癍擦去,并且涂一薄层润滑脂防锈。
如果锈蚀很严重,建议用除锈剂除锈,并且检查接合面情况,如果隔爆间隙值大于图纸的规定,但不超过防爆标准的规定,可以不加修理。如果隔爆面上局部出现直径不大于1mm,深度不大于1mm凹坑,在隔爆结合面长度不小于25mm时每平方厘米范围内不超过3个,或者在隔爆结合面长度不小于12.5mm时每平方厘米范围内不超过2个,也可以不加修理。
如果隔爆面上的机械划痕的宽度和深度均不超过0.5mm,剩余无伤隔爆面的有效长度不小于GB3836.2规定的三分之二,也可以不加修理,但划痕的凸出部分应磨平。
四、隔爆面面上缺陷修补方法:
1、熔焊;
2、硬钎焊,例如对于钢件和铸铁件采用铜焊补焊;
3、胶粘剂调入金属粉粘补,例如采用环氧树脂胶修补,要求胶粘剂对母金属有附着性好,使用温度在-30℃~ 150℃范围不软化、不收缩、不开裂。
如果隔爆接合面损坏严重,间隙超过防爆标准的规定,对于平面接合面,可以将损坏的一侧磨平;对于圆筒型接合面,可以将一侧轻微加工,另一侧采用焊接﹑电镀或镶套的方法增添金属,然后加工到规定尺寸。
对于活动接合面(例如转轴﹑操作杆等)应该用熔焊或硬钎焊后磨平或镶套的方法修理。
隔爆结合面上如果凹坑或划痕超过上述规定,可以进行修补,但是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允许修补:
1、螺孔周围5.0mm范围内的缺陷;
2、隔爆面长度小于6.0mm范围内的缺陷;
3、隔爆面的边角处;
4、活动隔爆结合面;
5、隔爆面上有疏松现象的铸件;
6、隔爆面上有裂纹。
3. 变速箱油冷却器工作原理
机油冷却器主要是一种加速润滑机油散热兵器有效的使其保持较低温度的装置。主要运用在高性能、大功率的强化发动机上。发动机由于热负荷大,必须装设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布置在润滑油路中,其工作原理与散热器相同。
4. 变速箱油冷器工作原理图
1.
风冷散热 风冷散热就是通过车辆行驶带来的风进行冷却,风冷的缸筒会设计很大的散热片,缸头会设计扇热片以及风道,现在风冷散热很多都是低转速大扭力的单缸机或者v2机。风冷是日常代步车的标配,散热系统零故障发动机成本低,只要保养得当是不会出现高温的问题的反而水冷车高温的情况更多。总之单缸低转速的车用风冷是完全够用的,不用担心长途问题。 风冷优点 散热系统零故障(自然冷却)风冷发动机成本小,占用空间少。 风冷缺点 风冷相对于其他散热方式散热较慢,而且受发动机形式限制,比如直列4缸他就很少用风冷中间2缸不能有效的散热,所以风冷只适合2缸发动机。
2.
油冷散热 油冷散热是利用车车自身的机油通过机油散热器进行散热,机油散热器和水箱基本都是一个东西原理,只不过一个里面是油一个是水而已,因为油冷的
5. 自动变速箱冷却系统工作原理
当发动机运转时,水泵随之旋转提冷却液压力促使冷却液强制循环,循环冷却液带走发动机缸体缸套缸盖等零件热量。
当冷却液温度未达到节温器开启温度时,温度已经降冷却液留到散热器水室,经水泵在泵入缸体重新参加冷却循环。
6. 变速箱冷却器工作原理
水导冷却器工作原理:
水导冷却器是换热器其中一种,是利用水作为冷却介质,与热介质进行热量交换。
水导冷却器由冷却器管、定孔盘、动孔盘、折流板等组成。冷却器管两端与定、动孔盘连接;定孔盘和外体法兰连接,动孔盘可在外体内自由伸缩,以消除温度对冷却器管由于热胀冷缩而产生的影响。折流板起强化传热及支承冷却器管的作用。
7. 变速箱冷却原理
节温器又称调温器,功用是根据冷却水温度的高低自动调节进入散热器的水量,改变水的循环范围,以调节冷却系的散热能力,保证发动机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工作。节温器必须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否则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8. 变速箱冷却系统工作原理
要散热。
变速器机油冷却器机油冷却器布置在润滑油路中,其工作原理与散热器相同。发动机机油冷却器分为风冷式和水冷式两类。
1.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必须装备变速器机油冷却器,因为自动变速器中的机油可能过热。机油过热会降低变速器性能甚至造成变速器损坏。
9. 变速箱油冷器作用
机油散热器原理是:
1、通常说的机油一般是指发动机油、车辆齿轮油(MT)和液力传动油(AT)三类润滑油的统称,只有液力传动油需要外置油冷器(就是你说的机油散热器)进行强制冷却;
2、因为自动变速器里工作的液力传动油需要同时起到液力变矩、液压传递和润滑清洁三个方面的作用,液力传动油的工作温度相对较高,如果不进行强制冷却的话,就可能会产生烧蚀变速器的现象,所以油冷器的作用就是对液力传动油进行冷却,保证自动变速器能够正常工作;
3、按照冷却方式,油冷器可以分为水冷和风冷两种。水冷是将发动机冷却系统回路上的冷却液引入安装在自动变速器上的油冷器进行冷却或者是将液力传动油引入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散热器的下水室进行冷却;风冷是将液力传动油引入安装在前格栅迎风处的油冷器进行冷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