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离合器扭转减振器
轴箱弹簧可以单独工作;垂直液压减振器不能单独工作,压着它会一直落到底。
螺旋弹簧能够承受重量、缓和冲击,但是缺乏阻尼,上下颤悠好一阵子,并联液压减振器之后,后者的阻尼使振动很快衰减。
2. 离合器扭转减振器中的弹簧
离合器片分为两种,一种带弹簧的,一种不带弹簧的,带弹簧的比较好,因为车辆在起步行驶过程中靠的是离合器片摩擦起步与换挡的,起步时带走弹簧的离合器片能起到缓冲作用,而不带弹簧的离合器片起步时车辆抖动,而且带弹簧的比不带弹簧的离合器片使用寿命长。
3. 离合器扭转减振器能对曲轴的扭转振动、冲击起缓冲作用
为了消减曲轴的扭转振动,现在汽车发动机多在扭振振幅最大的曲轴前端装置扭振减振器。它的功能简单介绍有以下三个方面:
(1)消减曲轴扭转振动,提高曲轴的疲劳寿命,减少应力水平;
(2)传递扭矩,衰减扭矩波动;
(3)减少整车的振动、噪音。
4. 离合器扭转减振器的作用是
奥迪上用的应该是德国舍弗勒公司旗下品牌LuK的双质量飞轮。它保证了运行的舒适性。把变速箱和车身与发动机振动隔开,是研发驾驶舒适的柴油机车过程中的一个附加的必要部件。
下面介绍一下双质量飞轮:
双质量飞轮是上世纪80年代末在汽车上出现的新配置,英文缩写称为DMFW(double mass flywheel)。它对于汽车动力传动系的隔振和减振有很大的作用。提到双质量飞轮,首先要弄清楚飞轮及有关扭转振动的知识。
发动机后端带齿圈的金属圆盘称为飞轮。飞轮用铸钢制成,具有一定的重量(汽车工程称为质量),用螺栓固定在曲轴后端面上,其齿圈镶嵌在飞轮外缘。发动机启动时,飞轮齿圈与起动机齿轮啮合,带动曲轴旋转起动。许多人以为,飞轮仅是在起动时才起作用,其实飞轮不但在发动机起动时起作用,还在发动机起动后贮存和释放能量来提高发动机运转的均匀性,同时将发动机动力传递至离合器。
我们知道,四冲程发动机只有作功冲程产生动力,其它进气、压缩、排气冲程是消耗动力,多缸发动机是间隔地轮流作功,扭矩呈脉动输出,这样就给曲轴施加了一个周期变化的扭转外力,令曲轴转动忽慢忽快,缸数越少越明显。另外,当汽车起步时,由于扭力突然剧增会使发动机转速急降而熄火。利用飞轮所具有的较大惯性,当曲轴转速增高时吸收部分能量阻碍其降速,当曲轴转速降低时释放部分能量使得其增速,这样一增一降,提高了曲轴旋转的均匀性。
当发动机等速运转时,各缸作用在曲轴上的扭转外力是周期变化的,因此曲轮相对于飞轮会发生强迫扭转振动,同时由于曲轴本身的弹性以及曲轴、平衡块、活塞连杆等运动件质量的惯性作用,曲轴会发生自由扭转振动,这两种振动会产生一种共振。因此有些发动机在其扭转振幅最大的曲轴前端加装了扭转减振器,用橡胶、硅油、或者干摩擦的形式,吸收能量以衰减扭转振动。
同时,汽车传动系的固有频率如果与曲轴的扭转振动频率重合,也会产生共振。在共振时,扭转振动的振幅和由此产生的噪声特别大。为了消除这种共振现象,可在传动系中串联一个弹性阻尼装置,这样做同时可以减缓汽车起步或换档时离合器动作时产生的冲击力。因此,设计师在离合器总成上的从动盘设置了螺旋弹簧等弹性元件,即在两块摩擦衬片之间夹一个减振器盘,上面均匀分布螺旋弹簧,利用其弹性来吸收来自传动系的冲击,起到缓冲作用,通过摩擦使扭转振动迅速衰减。
但是,由于汽车传动系的共振取决于传动系中所有旋转圆盘的惯性矩,临界转速越低惯性矩越大,共振也越大。在离合器上设置扭转减振器存在两个方面的局限性∶一不能使发动机到变速器之间的固有频率降低到怠速转速以下,即不能避免在怠速转速时产生共振的可能;二是由于离合器从动盘中弹簧转角受到限制,弹簧刚度无法降低,减振效果比较差。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更有效地达到隔振和减振的目的,双质量飞轮就应运而生了。
双质量飞轮示意图
双质量飞轮总成
所谓双质量飞轮,就是将原来的一个飞轮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保留在原来发动机一侧的位置上,起到原来飞轮的作用,用于起动和传递发动机的转动扭矩,这一部分称为初级质量。另一部分则放置在传动系变速器一侧,用于提高变速器的转动惯量,这一部分称为次级质量。两部分飞轮之间有一个环型的油腔,在腔内装有弹簧减振器,由弹簧减振器将两部分飞轮连接为一个整体。由于次级质量能在不增加飞轮的惯性矩的前提下提高传动系的惯性矩,令共振转速下降到怠速转速以下。例如德国鲁克(LUK)公司的发动机双质量飞轮将共振转速从1300转/分降到了300转/分。目前一般汽车怠速在800转/分左右, 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出现共振转速都在发动机运行的转速范围以外,只有在发动机刚起动和停机时才会越过共振转速,这也是常见汽车发动机起动和停机时振幅特别厉害的原因。当然,如果采用高扭矩起动机和提高起动机的转速,调整发动机装置缓冲器,也会使共振振幅尽可能地缩小。
双质量飞轮的次级质量与变速器的分离和结合由一个不带减振器的刚性离合器盘来完成,由于离合器没有了减振器机构,质量明显减小。减振器组装在双质量飞轮系统中,并能在盘中滑动,明显改善同步性并使换档容易。
双质量飞轮是当前汽车上隔振减振效果最好的装置。因此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洲得到广泛推广,已从高级轿车推广到中级轿车,这与欧洲人喜欢手动档和柴油车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柴油机的振动比汽油机大,为了使柴油机减少振动,提高乘坐的舒适性,现在欧洲许多柴油乘用车都采用了双质量飞轮,使得柴油机轿车的舒适性可与汽油机轿车媲美。在国内,一汽大众的宝来手动档轿车也率先采用了双质量飞轮。
5. 离合器扭转减振器中的弹簧在汽车正常行驶时不受力
离合器片上的弹簧松动有减震的作用。
6. 离合器扭转减振器图片
扭转减振器作用
(1)降低发动机曲轴与传动系接合部分的扭转刚度,从而降低传动系扭振固有频率。
(2)增加传动系扭转阻尼,抑制扭转共振相应的振幅,并衰减因冲击产生的瞬态扭振。
(3)控制动力传动总成怠速时离合器与变速器轴系的扭振,消除变速器怠速噪声和主减速器、变速器的扭振及噪声。
(4)缓和非稳定工况下传动系的扭转冲击载荷,改善离合器的接合平顺性。
扭转减振器是汽车离合器中的重要元件,主要由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等组成,其中弹簧元件用以降低传动系的首端扭转刚度,从而降低传动系扭转系统的某阶固有频率,改变系统的固有振型,使之能避开由发动机转矩主谐量激励引起的激励;阻尼元件用以有效耗散振动能量。
7. 离合器扭转减振器只能对曲轴的扭转振动起缓和作用
扭振减振器指装在曲轴上用以产生阻尼力矩或反力矩以降低曲轴扭转振动振幅的部件。
主要原理:Geislinger 减振器是一种带有液压减振的弹簧片组扭振减振器。使用径向排列的弹片组传递弹性扭矩。通过油从一个油腔流到相邻油腔来产生阻尼从而减小扭振。弹簧片组 (1) 和中间块 (2) 用压配式紧固圈 (3) 箍在一起。弹簧组 (1) 的末端伸入内齿轮 (9) 的轴向槽。由中间块 (2) 和弹簧片组 (1) 形成的油腔(A、B)中充满了油。
如对减振器施加扭矩,则减振器外部部件(1、2、3、5、7)和内部部件 (9) 之间会产生扭转。在此过程中,弹簧片 (1) 会产生偏转,使油腔 A 和 B中的油量发生变化。此时油会通过一条狭小的缝隙从一个油腔流向相邻的油腔。油流动时产生的阻力延缓了减振器的两个部分(外部和内部)的相对运动,因而减小了扭振,实现了减振的目的。
减振器主螺栓 (750) 通过摩擦锁紧将减振器中间部分(1、2、3)连接到法兰 (5) 和边板 (7) 上。减振器外部的两块板(5、7)和安装在这两块板里的密封圈将油密封在减振器内,以保证其运行时所需的压力。参见
8. 离合器扭转减振器组成
摩擦片式离合器基本上是由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机构、操纵机构四部分组成。
1、主动部分:飞轮、离合器盖(不是离合器壳)、压盘;
2、从动部分:带有扭转减振器的从动盘组件(从动轮毂、从动盘本体、摩擦片);
3、压紧部分:16个圆周分布的螺旋弹簧;
4、操纵机构:分离杠杆、带分离轴承的分离套筒和分离叉(位于离合器内部的部分)<<br />
发动机飞轮是离合器的主动件,带有摩擦片的从动盘和从动毂借滑动花键与从动轴(即变速器的主动轴)相连。压紧弹簧则将从动盘压紧在飞轮端面上。
发动机转矩即靠飞轮与从动盘接触面之间的摩擦作用而传到从动盘上,再由此经过从动轴和传动系中一系列部件传给驱动轮。压紧弹簧的压紧力越大,则离合器所能传递的转矩也越大。
由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经常保持动力传递,而中断传动只是暂时的需要,因此汽车离合器的主动部分和从动部分是经常处于接合状态的。
摩擦副采用弹簧压紧装置即是为了适应这一要求。当希望离合器分离时,只要踩下离合器操纵机构中的踏板,套在从动盘毂的环槽中的拨叉便推动从动盘克服压紧弹簧的压力向松开的方向移动,而与飞轮分离,摩擦力消失,从而中断了动力的传递。
9. 离合器扭转减振器为什么采用大小不相等的弹簧?
弹簧两种旋向都有,右旋较常见而已,这个和密封时候常用顺时针旋向有关。
10. 离合器扭转减振器 为什么采用螺旋方向相反的双弹簧
多爪不可以调节,三爪可以调节 机械离合就用三爪的 液压用多爪
三爪的不容易坏,但是时间长了容易引起会抖!多爪的不容易坏,但是时间长会不肯分离!
离合器压盘能够使离合器从动盘压到飞轮上,传递发动机扭矩,反之,控制从动盘转动;
压盘上的弹簧盒压爪用以降低传动系的首端扭转刚度,从而降低传动系扭转系统的某阶固有频率;
离合器压盘是离合器上的一个重要的结构,其作用对汽车行驶安全有重要作用。
离合器压盘上有摩擦片,就像车轮上的制动片一样,是很耐磨的石棉和铜丝制造的,压盘的摩擦片也有允许的最低厚度,行驶里程长后,压盘上的摩擦片也要更换的。
离合器压盘组件一般有两种类型:带螺旋弹簧和带膜片弹簧,他们区别是将压盘压向和离开离合器从动盘的方式不同。
离合器中有一种不可缺少的装置——扭转减震器,其主要由弹性元件和阻尼元件等组成;
(1)降低发动机曲轴与传动系接合部分的扭转刚度,从而降低传动系扭振固有频率。
(2)增加传动系扭转阻尼,抑制扭转共振相应的振幅,并衰减因冲击产生的瞬态扭振。
(3)控制动力传动总成怠速时离合器与变速器轴系的扭振,消除变速器怠速噪声和主减速器、变速器的扭振及噪声。
(4)缓和非稳定工况下传动系的扭转冲击载荷,改善离合器的接合平顺性。
11. 离合器扭转减振器结构图
离合器是保证传送发动机动力,并具有良好的接合平顺性和分离彻底。但由于传动性的自振频率和发动机的工作频率相重而引起共振现象,使汽车各部件早期损坏。为了避免共振,缓和传动系所受的冲击载荷,东风EQ1090E型汽车离合器从动盘中装有扭转减振器。
扭转减振器就是从动盘、动盘毂和减振盘中都开有六个矩形窗孔,在每个窗孔中都装有减振弹簧,并有6个铆钉(亦称限位销)将从动盘、动盘毂和减振盘铆成一个整体,并从动盘毂上开有和铆钉隔套相配的的缺口,在缺口和隔套之间留有一定间隙。允许从动盘与动盘毂之间有一个相应的角度。
当发动机工作时,扭矩必须经过沿圆周切线布置的六个减振弹簧,将减振弹簧压缩到一定的行程后,限位销与减振毂的缺口相碰,限制了减振弹簧的最大变形。在动盘两侧铆有摩擦阻尼片,浮装在从动盘与减振盘之间。由于弹簧和摩擦阻尼片的作用,有效的减少了扭转振动的振幅,从而使扭转振幅衰减下来。
同样,当传动系统转角速度因外界原因突然变化时,也可通过减振弹簧的缓和,而对发动机的牵连作用大为减弱,使飞轮的转速变化较为平缓,从而使飞轮的惯性力大大下降,传动系各部件也不至受到过大的冲击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