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动机的演变历史
高性价比是丰田卡罗拉创造高销量的必要因素。自1966年推出以来,消费者已经购买了超过4000万辆卡罗拉,使其成为历史上最畅销的车型之一。52年的历史见证了卡罗拉从一辆后驱小型车转变为我们今天所知的前轮驱动经济型轿车,如今的卡罗拉拥有宽敞的内部空间,以及高性价比。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11代丰田卡罗拉的变化历史。
第一代:1966-1970
丰田在1966年推出了卡罗拉,为了超过其竞争对手Datsun 1000和斯巴鲁1000,丰田给卡罗拉提供了更大的1.1升发动机,然而,更大、更强大的发动机为卡罗拉带来了一定威望。虽然丰田1966年在日本推出了卡罗拉,但直到1968年才进入美国市场。起价不到1700美元。在美国的第一代卡罗拉提供1.1升和1.2升发动机,分别产生60和65马力。
第二代:1970-1974
第二代卡罗拉于1967年开始开发,新车型于1970年首次亮相,第二代花冠在增加舒适性和整体驾驶体验的同时也增加了动力。一种全新的1.2升OHV发动机提供了73马力,并首次提供自动变速箱。在卡罗拉的第二代车中,经历了多次更新,包括1971年的102马力1.6升发动机和1972年的新格栅设计。
第三代:1974-1979
第三代卡罗拉的车身风格几乎适合所有人,提供了五种不同型号,从两门硬顶到五门旅行版。一台1.2升发动机为双门车型提供动力,而其余车型则采用更大的1.6升发动机。变速箱包括标配的四速手动变速箱和可选的三速自动或五速手动变速箱。
第四代:1979-1983
第四代卡罗拉比以前的车型有了一些改进。一台1.8升OHV发动机提供了75马力,同时匹配三速自动变速箱或四速或五速手动变速箱。1982年,丰田将三速自动变速箱升级为四速自动变速箱。转年,丰田推出了1.6升顶置凸轮轴发动机。
第五代:1983-1987
1983年丰田卡罗拉由后轮驱动改造为前轮驱动车型,横置1.6升发动机。匹配五速手动变速箱或四速自动变速箱。尽管卡罗拉系列的大部分车型都采用了前轮驱动,但SR5继续使用前一代卡罗拉的后轮驱动底盘。1984年,丰田在SR5上搭载1.6升SOHC发动机,提供90马力。丰田还推出了著名的卡罗拉GT-S, 采用1.6升DOHC发动机,提供112马力。
第六代:1987-1991
在第六代卡罗拉的发动机中,所有四缸发动机的技术和输出各不相同。提供的发动机包括90马力,100马力和115马力。在1990年,所有的卡罗拉车型都配有燃油喷射系统,基础配置为102马力。花冠GT-S提供130马力。
第七代:1991-1995
第七代卡罗拉开始成为我们如今熟识的经济型汽车。轿车和前轮驱动的旅行车成为唯一的车身样式。卡罗拉再次加长,从小型车上升到紧凑型车。1.6升发动机达到105马力;然而,在一些排放法规更严格的地区,这款发动机的功率为100马力。顶配车型配备115马力的1.8升发动机。
第八代:1995-2000
当八代卡罗拉在1995年亮相,而北美市场直到1997年才被提供,它是在加州的NUMMI工厂生产的。在美国,轿车是唯一的车身样式它采用120马力的1.8升发动机,匹配三、四速自动变速箱或五速手动变速箱。
第九代:2000-2007
丰田在2000年推出第九代卡罗拉,然而,它直到2002年才作为2003款车型进入北美市场。新款卡罗拉基于更大的卡罗拉Altis,搭载了同样的1.8升发动机。然而,功率增加到130马力。提供四速自动变速箱或五速手动变速箱。在2005款车型,进行了一次样式的更新,而运动型XRS版本首次达到170马力。
第十代:2006-2013
第十代卡罗拉于2009年在美国首次亮相。1.8升发动机的功率提高到132马力,而XRS型号搭载2.4升发动机提供158马力。此外,第十代卡罗拉经历了内外设计的演变。
第十一代:2013-至今
第11代的卡罗拉采用了国际化设计。1.8升的发动机提供了与上一代相同的132马力。Eco型号提供140马力。而第12代卡罗拉也即将到来,丰田计划在美国生产这款汽车。
2. 发动机的进化史
1897年,德国曼公司的鲁道夫-狄赛尔(Rudolf Diesel)先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柴油发动机
德国曼255年辉煌之路
1897年,世界上第一台柴油发动机
1897年,一项伟大的发明在德国曼诞生,德国曼公司的鲁道夫-狄赛尔(Rudolf Diesel)先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柴油发动机,今天我们所讲的柴油发动机的英文“Diesel”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这一发明在当时引起了世界关注。
德国曼255年辉煌之路
1915年,德国曼公司第一辆卡车诞生
1915年,德国曼公司开启了一个新的发展目标——正式进入汽车领域,这一决定开启了德国曼的全新发展篇章。同年,德国曼公司第一辆卡车诞生,商用车部门也随之成立,并迅速发展成为德国曼重要的支柱部门之一。
德国曼255年辉煌之路
1951年,第一辆配备涡轮增压器柴油发动机的卡车诞生
1924年,德国曼的工程师开发了第一台燃油直喷系统卡车,该技术装配方便,易于维护。在1924年的柏林汽车交易会上,该项技术引起强烈的反响。
1951年,第一辆配备涡轮增压器柴油发动机的卡车诞生。
1955年,德国曼慕尼黑工厂正式建立,同年,在慕尼黑工厂500米的产品线上生产出了第一辆“MAN”卡车。
3. 发动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发动机是一整套动力输出设备,包括变速齿轮、引擎和传动轴等等;
引擎是只是整个发动机的一个部分,但是却是整个发动机的核心部分,因此把引擎称为发动机也不为过。
引擎:是发动机的核心部分,因此习惯上也常用引擎指发动机。引擎的主要部件是气缸,也是整个汽车的动力源泉。严格意义上世界上最早的引擎由一位英国科学家在公元一六八零年发明。在游戏的编写中,引擎指用于控制所有游戏功能的主程序。
发动机:即动力,是一切力量的来源,主要分为机械类和管理类。1)使机械作功的各种作用力,如水力、风力、电力等。2)比喻推动工作、事业等前进和发展的力量。
引擎的工作原理:引擎的主要部分就是气缸,这里就是整个汽车的动力源泉。气缸的工作原理我在这里简单介绍一下,汽缸包括缸体、进气孔、输油孔、出气孔、火花塞和活塞。汽缸通过进气孔和输油孔注入汽油和空气,在汽缸内充分混合,当火花塞点燃混合物后,混合物猛烈地爆炸燃烧,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并产生动力。同时,爆炸气巨大的压力还推开单向阀的出气孔,排出废气。而后,汽缸内残余废气逐渐变冷,气压变低,汽缸外部的大气压又推动活塞向上运动,以准备进行下一次爆炸。
4. 发动机的发展历程与机型演变
1.看发动机仓的铭牌。在发动机仓的里面位置,一般都有铝制的汽车铭牌,上面标注了汽车的编号、发动机排量、型号、品牌等,还有重要的具体生产日期。购买新车前别忘了仔细查看一下汽车生产日期。
2.在看发动机仓的铭牌时要注意,上面所有的信息都是一次性打上的,不能再修改了,除非是换整个铭牌,如果生产日期出现数字歪斜、模糊不清等情况,很可能有人为修改的痕迹,这样的汽车不要购买。
3.看门缝周边的小铭牌。除了在发动机仓里有铭牌,在车辆驾驶室或者副驾驶门缝周边也有小铭牌,上面也清晰的写着汽车的品牌、型号、生产日期等,看准生产日期后再和发动机仓的铭牌对照一下,看看是否正确无误。
4.看挡风玻璃下面的车架号。一般汽车前挡风玻璃下面都有车架号,车架号的第十位就是汽车的生产日期,每个车辆的车架号码不一样,但是都能找到生产日期。
5.看汽车的说明书。一般汽车说明书上,都明确的写着汽车的生产日期,可以仔细的找一找,找到后最好再和汽车车身的铭牌对一下,看看是否一致。
5. 发动机的演变历史视频
答案是
单缸发动机
单缸发动机是所有发动机中最简单的一种,它只有一个气缸,是发动机的基本形式。单缸发动机工作时,曲轴每转一圈(二冲程)或两圈(四冲程),气缸内的混合气点火燃烧一次,从声音和振动上,能明显地感到发动机的工作是断续的,排气也是“突突”的断续声。如果从工作的连贯性来看,单缸机工作不平稳,转速波动较大,容易熄火。但是,它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维护也不复杂,是中低档小型摩托车用发动机的首选。而且,恰恰由于单缸机工作时的断续性,使采用单缸机的摩托车给人一种冲劲和节奏感,得到了许多摩托爱好者的特殊钟爱。
中国虽然在发展方面来说还是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的,但是,在网上却有着这样一种说法,中国的单缸柴油发动机是一个谜!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其实这种说法只是网上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YY出来的。因为有的人根本没有接触过单缸柴油发动机,而单缸柴油发动机都是从一些小视频当中看到的,发动机的排气管都烧红了还在突突突的工作,感觉很刺激,于是就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其实这种说法是片面而且不够客观的。中国之前的单缸发动机主要是使用在拖拉机上面,而拖拉机由于当年的大建设,对于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往往是拉着满满的几吨货物也可以行使,这也让很多老外吃惊不已,要知道,这样的货物在老外的眼里没有一个巨无霸一样的车头是没有办法让它行驶的,这也就造成他们对于我们的科技有一点都不理解。
其实当年的单缸柴油发动机牵引力很强,是由于发动机本身所决定的。一方面来说当年的发动机主要采用的是柴油发动机,柴油发动机在压缩冲程末端喷油嘴就开始喷油了,一边喷一边燃烧,转速就不会特别的高了,因为转速不高,留给燃烧的时间就多了,所以柴油机的回转半径非常的大,活塞的力臂更长,曲轴端扭矩也就更大,所以越是这样的设计,一个单缸柴油发动机就能够拉动轻轻松松的几十吨货。
其实看了基本原理之后,我们都能知道并不是因为当年的单缸发动机有多么厉害,只是因为当年必须要那样干,所以与其说单缸发动机是个迷,还不如说那是个年代人们努力拼搏,重建自己家园的伟大壮举是一个谜,这样来的更加贴切。
6. 发动机的演变历史小报
冬季行驶安全
1、保持安全车距
与前车保持安全车距,留出充分的反应时间和制动距离。冬季冰雪路面安全车距应保持在其他季节干燥路面安全距离的两至三倍以上。
2、正确转向
在冰雪路面上转向时,提前降低车速,缓慢转动方向盘,匀速通过,避免突然打冷舵,否则容易造成车体失控,影响其他车辆通行,甚至发生事故。
3、正确使用制动
在冰雪路面行车,使用制动一定要谨慎。可采取点制动降低速度,尽量避免紧急制动。可利用发动机的牵阻作用帮助减速和制动,必要时可以灵活运用手制动。防止制动造成车辆侧滑或甩尾。
4、低温和严寒气象条件下起步
起步前,应对车辆进行预热升温,待发动机温度达到50摄氏度以上时再起步。露天停放的车辆,润滑油粘度大,起步后应低速行驶一段距离,待发动机温度升高时,再逐渐提高车速。起步时,应缓加油门,慢慢提速,用力过大容易造成驱动轮与路面打滑。中途停车时,应选择干燥、朝阳、避风的地点停放,并采取必要的防冻措施。若停车时间较长又不放水时,应适时启动发动机,使发动机保持一定的温度,防止冷却系的水结冰,冻坏气缸体或冷却系机件。
7. 汽车发动机的演变历史
汽车发展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1、汽车发明实验阶段(1886年-1910年)。
2、汽车技术不断完善阶段(1911年-1940年)。
3、汽车工业迅速发展阶段(1941年-1960年)。
4、汽车高科技广泛应用阶段(自1961年至今)。
1896年福特试制出第一台汽车。1903年建立福特汽车公司。初期,租赁马车制造厂做总装厂,装配两座带篷船式车身A型车,售价850美元。发动机、化油器、变速器、车桥、车身均外购。后建比凯·阿庇纽新厂,三层式厂房,一层机加缸体、曲轴等18个大件,二层机加工小件,三层最后组装,已具备大量生产的基本形态。
8. 发动机的发展历史
1912年凯特林装置在凯迪莱克汽车里得到了推广应用。凯特林装置是一套起启动马达和发电机用一个超越离合器与减速器连接在一起的组合部件。齿轮与飞轮啮合;使起动马达和发动机曲轴之间得到25:1的减速比,这样就有足够的力矩保证转动发动机,使起动成功。
起初,通用汽车公司的高级官员并不十分相信这个新装置,因此要求汽车上仍装置备用磁电机和手摇柄。
当公众信赖这套可靠的蓄电池-发电机-自动起动机装置的时候,这套装置很快就代替了通用汽车公司所有汽车上的磁电机,汽车行业中的其它制造商也都采用于这一装置。
而到1924年在纽约举汽车展览会上,参加展出的119种车型就有110种车型采用蓄电池-发电机和自动起动机了。
1949年,克莱斯勒公司是第一个使用联合按键操纵点火起动开关的。以前控制起动机是通过仪表板上的旋钮操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