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diy蓄电池充电器
UPS电源如果完好的话,本身就有自动充电功能,不过比较简单,改造一下也很容易的,但没有现在流行的开关电源式的充电器效果好.简单的变压器式充电无法实现自动控制.
2. 充电电池自制充电器
自制充电机,想让电瓶充满电后指示灯点亮,简单方法就是加一个电瓶电压检测电路,当电瓶充满电时检测电路输出一个控制信号使指示灯点亮。这里介绍一款采用LM2903制作的简易电瓶电压检测电路,当电瓶充满电后,该电路自动驱动LED点亮。
IC1A是一款低功耗的双电压比较器,这里只用其中一个接成电瓶电压检测电路。1N4148二极管给IC的同相端提供一个0.7V左右的参考电压。
电瓶电压通过电位器R2衰减后加至IC的反相端。当电瓶未充满电时,IC反相端的电压低于其同相端的电压,此时IC输出端输出为高电平,LED指示灯不亮。当电瓶充满电后,IC反相端电压高于其同相端电压,此时IC输出端输出变为低电平,LED指示灯点亮,说明电瓶已充满电。
是LM2903的引脚功能。其内部有两个比较器,本电路只使用
其中一个比较器。
本电路可以用来检测6~24V的电瓶电压。由于电路中未设置回差电压,为了使LED指示灯工作稳定,可以在IC的反相端与地之间接一个数十μF的电容。
3. DIY充电器
方法:需要一个220伏变成14伏的变压器,一个整流桥。
把变压器次级线圈连接整流桥的交流电输入端、然后整流桥的直流电输出端连接电瓶即可。最好有一个电流表串联在充电回路里面监测充电电流。
4. 锂电池充电器diy
首先要确定你的用电设备是什么?14.4v电压一般是国内才有的叫法,是给电动工具供电的电源。
是的话那么锰酸锂电池4节收尾相连就能够得到标称电压为14.4v的电池组,而充电电压为16.8v。不过自己弄的话就要提醒你国内都是拿国外淘汰的镍电工具改的锂电池~而用磷酸铁锂的代价太高所以一般就只用廉价一点的小容量动力电池~就是阉割版的铁锂电池。李铁电池的放电特性是达不到镍类电池特性的~自己DIY的话可以用5节磷酸铁锂电池代替,标称电压3.2×5=16v充电电压3.7×5=18.5v。原因14.4v镍电池不管是镍镉电池还是镍氢电池特性都是标称1.2v充满1.5~1.6v,1.2×12=14.4v充电电压1.5×12=18v。因为镍电池自放电特性一般在1.45v左右不过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你的设备最佳用电压是高于你要求的值。至于怎么弄自己决定!5. DIY蓄电池
步骤/方法分步阅读
1这东西在网上有很多,价格也不贵。要注意拍到的模块大小尺寸,是否能装入设计的充电器容器中。记得选购5V固定输出的,适合手机和大部分MP4/MP3等产品。
2用过的刀片盒子派上用场了,作为充电器的外壳。USB母头和降压模块点焊上,调整各部件的放置位置,有的是刀片盒里的塑料凸出,就用刀子和电烙铁弄掉。毕竟这玩意带电的,为了安全,加装一个3A的保险,最后用502强力胶将外壳粘合上。
3还是为了安全,外露的电线再用电工绝缘胶布包裹一次。到这里充电器的制作以及完成,剩下的只剩安装了。
4充电器连接CD机ACC端口和地线,靠CD机的AAC供电。
5启动,通电。充电器正常工作,指示灯亮起。用的是USB插头输出电流,也就是说,不仅仅能给手机充电。只要数据线是能直接连接电脑USB的,比如MP3、MP4甚至部分数码相机也能充电。
6. 自制12v铅酸电池充电器
1、选择合理外形的电池来布局。如果同等容量更换,因为剩余空间大多了,替换的时候需要找点东西把多余的空间来填满,避免行车时候锂电池晃动脱落。
2、接着拆装电池的时候,虽然电池输出就是正负两条线,非常简单,但是也应该逐条拆下来,用胶布包好裸露的线耳,然后备注上±标志,这样安装回去时候,再正对正,负对负逐条接回去,避免干活迷糊的时候把正负接反了。
7. 自制蓄电池充电器
答:自制6v铅酸电池充电器的简要物理模型及操作流程:
一个输出交流12V5-15A的交流变压器1个,6-10A大功率整流二极管1个,25V2200uf电容管1个,低压电源控制开关1个,220V电源插头1个
首先变压器输出的是交流电绝不能直接用来充电!必须先整流!最简单为半波整流!
其次,十二V电瓶最高充电电压为14.8V!所以16.5V的电压不可直接充电,对电瓶损坏较大!所以应当降压!可以还用整流二极管来实现!
综上所述,你可以找两个个整流二极管串联,然后接在变压器次级一端!根据二极管分出充电器的正负极!然后正接电瓶正极,负接电瓶负极即可!整流二极管用IN4007即可!这个比较常见!
8. diy蓄电池充电器怎么用
自制60v脉冲充电器。1. 先把充电器输出插头插入电动车的充电口中,然后接通市电。
2. 设设定键,参数AH必须适应电动车电池的标称容量。(如果对电池容量不了解,请咨询该车的销售门店。)。
3. 继续按设定键,将参数相应改为推荐参数,按设定键回到初始状态后,充电器会自动保存用户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