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配件信息网新能源汽车配件信息网新能源汽车配件信息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赛车的发动机功率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赛车的发动机功率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赛车的发动机功率》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一般赛车的寿命比普通轿车和SUV长还是短?
  • 2、5500转、200+小时运行,蓝鲸发动机只为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 3、F1赛车发动机有何特点,1.6T为何动力那么强?
  • 4、F1赛车发动机只有1. 6T,它的爆发力为何如此之大?
  • 5、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官方使用寿命是多久?
  • 6、F1赛车引擎的使用寿命大概是多久?

一般赛车的寿命比普通轿车和SUV长还是短?

在过去,我国有报废车辆的制作,就是在一辆车到了15年,就要强制报废,后来这项制度被取消了,但是车子到了15年之后就要一年两检查。一辆车子能开多久,发动机能用多久的问题,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用车习惯以及保养情况和车辆质量等等,都有直接的关系。

一辆车的使用寿命的长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取决于发动机的质量,一般情况下一台发动机的正常使用寿命都是在十年左右,如果维修保养以及用车习惯比较好的话,可能就能开了20年,公里数在60万以上。在前几年的《纽约时报》就曾报道过一篇文章,讲的是15年前的一辆汽车的发动机活塞环跑几十万公里后,可能会磨下去50微米,但是现在轻轻松松就能磨掉10微米。

我们都知道发动机是一辆车子上比较重要的零部件,我们在开车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减少对发动机的伤害,就要养成良好的开车习惯。其实一台车子的使用寿命与油耗、故障率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我国私家车跑满15年后,就要六个月检查一次,一年两检。

一辆跑满60万公里的汽车将无条件报废,出租车也只能运营八年,小卡车是12年,最长年限的就是中大型卡车能够运营15年一辆车的使用寿命主要分为技术使用寿命、经济使用寿命以及合理使用寿命,目前大多数人都认为一辆车的经济使用寿命是在30万公里,但是现在汽车技术的不断提高,一辆汽车的使用寿命已经远远超过了30万公里。

5500转、200+小时运行,蓝鲸发动机只为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

2020年12月17日凌晨1时59分,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成功着陆,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国人又一次在航天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嫦娥五号返回器成功着陆的同时,位处西南的重庆正发生一件大事——长安汽车蓝鲸发动机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最长时间的视频直播”。

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长安汽车对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展开5500转速下、超过200小时的极限运行测试。

或许有人会问,这也算大事?汽车发动机能跟航天工程比?

是的,笔者认为一流发动机的研发的重要性一点并不亚于火箭升空、嫦娥探月。汽车产业关联性强、涉及面广,是最为复杂的产业之一,发动机作为汽车的核心部件,其是否强大,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整个国家工业的技术水平。

一流发动机的研发难度不亚于两弹一星的创

有不少网友问过,“中国能造出两弹一星,为什么造不好发动机?”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这并不难理解。

因为两弹一星与发动机服从截然不同的经济规律。

对两弹一星等军事项目而言,“造出来”是第一目标,耐久不是其考虑的主要问题。毕竟数量不多,且一次性使用,造出来就算成功,成本高一点也不要紧。

而发动机是商业产品,成本高了不行,没有竞争力。动力低了也不行,消费者不买账。此外发动机还得兼顾省油、耐用,总之各方面都得不错,且得有一定的市场规模,才能占据竞争优势,这是一项多目标要求的工程。

由于中国汽车工业起步晚于欧美,技术积累薄弱,发动机项目投入又动辄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实验室成功、量产、时间这三个条件只要有一个不满足就无法产生利润,就意味着失败。

如果不能转化成收益,每一轮竞赛都依赖外部支持的话,哪怕财政再好,都无法填满这个无底洞,这与两弹一星一次性资源消耗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在此背景之下,长期以来中国品牌汽车的发动机要么直接采购;要么抓住了别国金融危机的“机遇”,通过收购、协议等方式,将国外厂商技术直接拿来为己所用;要么直接找国外的开发公司“买”一款适应性调整的发动机,再搞搞技术,进行联合开发生产;当然,还有厂家想弯道超车,放弃了传统的发动机,搞纯电动去了,不过回头又发现电动销量还是不高、混动也终究离不开发动机。

这么多年来,愿意踏踏实实在发动机领域持续深耕、不断投入的中国品牌车企真不多,而长安的蓝鲸动力就是这为数不多的“自己搞研发的理工男”,所以才能厚积薄发,抢占汽车产业技术高地成果。

品质是汽车行业的最高门槛

判断一款发动机牛不牛,一般人看的是发动机的动力参数。

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最大扭矩300Nm,最大功率132kW。在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领域,这组参数相当不多错。我们公认做的比较好的,还有大众EA211、本田L15B8、宝马B38A15C和福特GTDIQ75。它们搭载的车型也全都以性能标榜,例如速腾、思域、1系和福克斯,都是我们熟悉的“小钢炮”。

对以上数据进行对比,我们发现,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升功率能达到88kW/L,这可是相当高的水平,只有本田的L15B8和福特的GTDIQ75能与之媲美。而在升扭矩上,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更是无人能敌,比第二名的速腾还要多出21.43Nm。

不仅如此,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峰值扭矩在1250转的时候就能爆发出来,这是能跟宝马相媲美的。

什么概念?

不仅追上了世界主流水平,还是大幅度领先,可以说是中国品牌在引擎技术领域里程碑式的突破了!

不过,发动机动力太过强悍,却会让一些人感到疑虑。

有不少人认为发动机功率越高,品质管控越难,如F1赛车发动机的排量上限为1.6L,排量不大,但发动机的最高转速达到了惊人每分钟12000转,2.3秒即可破百。在如此之高的转速压力之下,F1发动机的寿命仅1000公里左右。

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目前已是同级最强,那么它的耐久性、可靠性品质又如何呢?

这次,长安汽车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对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进行超过200小时极限运行测试。若此次长安汽车能成功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那便足以印证它的的稳定可靠性了。

我们日常开车,发动机转数顶多跑到三四千转,而在模拟整车工况的测试台架上,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转速却始终保持在5500转/分钟,如果单纯看速度,那么至少是200公里/小时,搭载小型的SUV,都可能到260公里/小时!并且再叠加全负荷的等效载荷,可以说200多个小时下来,是绕地球一圈的距离和难度。

为什么要这么折磨发动机?

因为品质,才是汽车行业的最高门槛。

和手机、电脑和电视机相比,汽车的使用环境和工况简直太恶劣了,中国幅员辽阔,一辆汽车会面临的境况可谓超出你的想象——日晒雨淋、严寒酷暑,高原沙漠、戈壁滩涂、跋山涉水...或许还有更多困难。同时,汽车又直接关乎用户的生命安全,在各种极端情况下都不允许掉链子——这种品质保证的严苛性是其他任何消费品都无法相比的。

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指标,如动力、经济性……其实都是建立在质量品质这一基础之上的。在这方面,长安汽车有一套全面的试验验证体系,名字叫CA-TVS:就发动机而言,必须首先累计完成2.5万小时的台架可靠性试验、30余项专项试验、300余项系统性试验,以及3000多项零部件级试验,这才是第一轮考验;还有更加严苛的整车级道路考验,有零下50℃的极寒俄罗斯雪原、50℃的极热中东沙漠、5200米海拔的青藏高原、120mg/cm?高粉尘的吐鲁番荒漠等等,进行累计里程超140万公里的道路耐久试验验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每款产品推向市场之前必须要依据这个试验体系,进行充分的开发和验证试验,确保所有的质量指标都达成,才可以上市销售。

难得的是,长安汽车旗下的每一辆车、每个零部件设计,都是经过了层层考验的,只有确保其质量稳健,才会最终交付给客户。

“劲、净、静”三大突出优势,技术十年不过时

对于业内人士来说,评价一台发动机的标准还有很多,除了考量一台发动机的动力外,还会考虑NVH(噪音和震动)、生产质量等。

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怠速运转时的噪音水平为58.9dB。搭载整车UNI-T整车怠速噪音只有37.5dB(A)

这大概是一个什么水平?

一般20分贝以下的声音,可以认为是安静的;20-40分贝大约是情侣耳边的喃喃细语;40-60分贝属于我们正常的交谈声音。60分贝以上就让人觉得吵了,70分贝就是噪音了,而且听久了会损害听力神经;90分贝以上就会使听力受损,而待在100-120分贝的空间内,如无意外,仅仅一分钟就会使人暂时性失聪。

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在没有任何声学包的情况下,也能做到相对比较舒适的水平,其静音程度可想而知。

据悉,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用上了许多新的技术,如双出口缸盖集成排气IEM,全新电磁控制式的涡轮增压器技术、智能凸轮调相系统SmartPhaser、全可变排量机油泵,其中多项技术是中国品牌首发量产使用。

另外,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是蓝鲸NE动力平台模块化设计的成果。蓝鲸NE动力平台兼容1.0-1.8L排量,通用化率高达98%,产线自动化率、智能化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模块化开发技术。

不仅如此,蓝鲸NE动力平台还预设了欧7升级路径,配合3.0Nm/kg的轻量化技术指标,全系兼容48V、HEV、PHEV、REEV设计,全面拥抱电气化时代。

毫不夸张的说,蓝鲸NE动力平台是一个“10年都不过时的动力技术平台”!

对于汽车来说,动力系统是最核心技术,也是最贵的配置。就其重要性而言,蓝鲸动力之于长安,正如麒麟芯片之于华为!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的推出,意味着中国品牌汽车在动力系统方面不再落后,已具备跟合资车企并驾齐驱的实力。

发动机为何能迎头赶上?

长安汽车在研发方面的不断投入。

根据2019年财报数据显示,长安汽车2019年研发投入是44.78亿元,研发占营收比6.34%。“十一五”至今,每年至少会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于研发领域,目前已建立起“六国九地”全球研发格局,有1200多位工程师负责发动机研发,其中包含了100多名英国研发中心的专家和同事。

有付出,自然有回报。

2019年GEngine中国汽车市场1.4T1.5T引擎排行上,蓝鲸NE1.4T高压直喷发动机从46款主流发动机中脱颖而出,战胜奔驰M264915、大众EA211等同级别产品,成为前三名中唯一一款中国品牌发动机。

2019年10月30日,蓝鲸NE1.4T高压直喷发动机经过层层考验,最终荣获“中国心”2019年度十佳发动机称号。

2020年12月8日,“中国心”2020年度十佳发动机大奖再度颁发,蓝鲸NE1.5T高压直喷发动机凭借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品质,再度斩获“中国心”2020年度十佳发动机大奖。至此,蓝鲸发动机已连续四年夺得该项荣誉!

一个又一个奖项,都证明了长安汽车科研技术水平正在不断向上。内功强了以后,销量只是一个正常和自然的结果。

目前,搭载蓝鲸发动机的蓝鲸家族车型成为助推长安汽车销量不断增长的强劲动力。2020年11月蓝鲸家族销量持续突破10万辆,长安汽车整体销量219526辆,同比增长24.5%。在连续经历八个月高速增长后,1—11月,长安汽车累计销量1803047辆,同比增长15.3%。

由此可见,一流发动机的研发重要性一点并不亚于火箭升空、嫦娥探月。毕竟只有技术领先的发动机才可以给汽车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力。

今年11月以来,长安汽车股价屡创新高,市值已破千亿,多机构持“买入”评级。

让机构们一致看好的长安汽车的理由,不只是新车销售的数量,还有新车背后的技术含量。

当下中国车市已经进入到存量市场的竞争阶段,单纯的新车效应、降价效应,都不怎么灵了,市场要求厂家推出更具技术含量、更有差异化优势的产品,这需要强大研发实力的支撑。而研发,正是长安汽车的优势所在。

文|鹿小凤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F1赛车发动机有何特点,1.6T为何动力那么强?

F1赛车是有规则限制的,不然只要有相应技术储备、硬件支持、足够大的涡轮以及不计成本的投入理论上1.6T可以压榨出更强的动力,千匹马力只是规则限定下的标准。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降低了准入门槛,让一些在赛场上竞争力弱的车企减少了资金投入;二是避免各大车企之间无底线的攀比竞争,如果不计成本和规则合个车企的对动力的压榨一定是无底线的,最终大大增加投入甚至失去F1的精神而不计成本的研发和投入技术往往和民用车没半毛钱关系自然也起不到带领行业技术革新的作用;三是让F1上的一些顶尖技术和原理在民用车有一定的交集,最终让还是民用车得到实惠;四是FIA的规则也是不断更新的,F1也需要植入节能、环保的理念,新规则下F1也开始往混动方向发展。

说了一些相关知识只是让我们对F1有更客观的认识。F1是世界顶级方程式锦标赛它不是单纯的比速度,在极速背后可能是我们想不到的资金、技术储备和最前沿的技术创新支持。

FIA对F1动力的限制就近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最大排量3.0L,最大缸数10缸;第二阶段最大排量2.4L,最大缸数8缸;第三阶段也就是从2014年开始实行的最大排量1.6L以内,最大缸数6缸,也就是我们如今所看到的F1都采用1.6T+V6的动力核心。当然在10缸之前还有V12的引擎,只是年代久远不多赘述。

1.6T为何能实现如此强悍的动力?

理论上:

从内燃机的原理上看,发动机的动力来源是燃油的燃烧爆炸产生的高温、高压驱使活塞上下周期运动从而带动曲轴旋转输出动力。那么很好理解,如果这台发动机的最大热效率一定那么它想要做更多的功就需要喷更多的油进行燃烧,不然不可能无中生有那么多动力(能量守恒没有原因)。所以,F1的油耗可以达到百公里50-60L,这也是F1能产生强大动力的根本源泉,不考虑油耗或者说对发动机的优化只注重性能而忽略油耗就是F1发动机的特点。

如果燃油不是问题,那么想要提高发动机的功率就需要从转速和扭矩上考虑。功率=扭矩×转速/9550,从扭矩上入手肯定不切合实际,因为扭矩过大势必要增加行程,虽然在某一动态加速瞬间大的扭矩提供了较大的驱动力(或者说加速度),但增加扭矩增大行程后就不利于提升发动机的高转速功率。因为某一速度下行驶功率才是决定车辆加速和极速的恒定指标,而扭矩过大转速肯定就上不去这对于跑极速耐力赛的F1赛车来说可能半圈没到就被甩到最后了。而太大的扭矩完全就是浪费,因为F1本来才700-900公斤根本用不到,通过提高转速来压榨最大功率才是赛车追求的。所以F1的扭矩不需要太大但是转速一定要上去,因此提高转速成了实现其强大动力的方法。

如果燃油和转速、扭矩不是问题了剩下的就得通过换气(进排气)系统来优化继续压榨动力。正常情况发动机的进气和排气都不可能完全充分那么就搞个涡轮增压吧,涡轮增压的好处是不消耗发动机动力反而利用了部分废气能量,所以它可以继续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功率。由于F1怠速都可以保持在5000-8000转,所以它的增压器都是大惯量的涡轮可提供5个大气压的增压压力(家用一般是1.5-2.5个大气压)。在保证了足够的进气密度后只需要使劲喷油让燃油充分燃烧就行了。对排气的优化肯定是降低背压和减小排气干涉对排气顺畅的影响,采用独立直排排气系统,什么三元催化、消音器之类不存在的。

如果以上都没问题了,下来就是提升发动机的热效率,通过提高压缩比、降低换气损失、降低摩擦、提高转化率等技术实现。如果热效率足够高说明燃烧相同的燃料就有更多的能量转化为有用功,那么如果多喷燃油发动机的功率上限也会相应提升。当然以上只是主要考虑方向,还有点火系统的改进也能有效提升功率,比如奔驰提出的“预燃烧”技术;配气正时和升程技术的优化也一定是最佳精度;喷油系统的设计也是为了更完全燃烧等等。

实际上:

如果要实现以上理论的条件,精度、技术、硬件材质、电控、高压等硬件的支持才是实现的基础。比如:

喷油精准、高压、雾化充分,因为应对的可能是15000转/分的频率,这对喷油硬件来说不光是精度和压力的考验,散热、耐高温、高压也是重中之重

高转速下散热和硬件强度是技术难题,需要匹配强大的散热系统和特殊合金材质制作的气缸、活塞(铝合金)、连杆(钛合金)机构等硬件机构

涡轮的质量、散热、润滑高效得不到保证分分钟趴窝

气道、油道、燃烧器形状、活塞设计、气门等等都需要尽最大可能减小阻力进行抛光处理或者特殊设计。

总之F1的发动机基本上是集最顶尖的发动机技术和顶级的硬件材质才能通过以上理论来实现动力输出最大化,排除研发成本单就发动机材质和制造成本就达到了12-15万美元而每一赛季大概会备100台引擎供车队使用。当然这还不是一劳永逸,一台F1赛车发动机的寿命只有3000-5000公里。

F1向混动趋势方向进化

1.6T V6单缸排量0.267L,还是大缸径短行程的设计,只有不断的提升转速才能在单位时间内更换更多的新鲜空气参与燃烧。在增压的作用下氧气可以最大限度提高,而喷油往往也会加浓喷射以提高每个工况的功率输出,喷油多了、燃烧多了、做功也多了而只要硬件能承受就可以爆发出更多的动力。所以,对于F1引擎来说1.6T爆发个八九百匹也是稀松平常。

为何不搞千匹不是更厉害,因为FIA对发动机的寿命也有要求了,也就是一个赛季最多只能用三台发动机而一箱燃油也必须满足跑完此次圈数要求。所以混动和高热效率发动机才是现在F1的方向,强大的ERS不仅能回收动能、热能还可以提供动力输出,配合发动机也可以轻松超过1000匹并且降低了发动机油耗、提升了硬件耐用性。最终就是降低了成本,减少了资源浪费并且这些技术可能为民用车带来突破和实惠。

F1赛车发动机只有1. 6T,它的爆发力为何如此之大?

在不考虑使用寿命、油耗和成本,采用钛合金和锻造合金技术,发动机可以达到18000转的高转速,提高涡轮增压器的压力极限,让f 1赛车的1.6T发动机自然挤压到极限,爆发出惊人的动力!奔驰A45,2.0T四缸发动机能爆发近400马力,有人说这是2.0T民用的极限了。这完全没问题。民用发动机在保证足够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挤压功率。奔驰A45的性能堪称当今科技的极限。

但如果不考虑这些客观因素,理论上只要你有足够的钱,别说2.0T,1.6T也能给你几千匹马力,比如F1。F1赛车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通常只有几千公里。所以不需要像家用车一样考虑长寿命设计,也不需要过多考虑燃油经济性。F1赛车自然不能缺油,也不需要过多考虑散热问题,因为F1赛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高速可以冷却发动机。在不考虑以上因素的情况下,为了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1.6T V6的发动机可以让f 1赛车达到370KM/H的最高时速,大约2.5秒就可以完成100%的加速。

这么短的时间只够你刚看完最后一句,却看不到F1赛车夸张的车尾。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圆柱体比作两个同样容量的杯子,一个短而粗壮,一个细而高而长。杯子的直径越大,高度越小。增加气缸直径意味着减少气缸上止点到下止点的距离。通过减小距离,可以减小活塞和曲轴的惯性,从而更容易提高发动机转速,释放输出功率。所以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发动机通常属于高速发动机。

事实上,为了实现发动机的高转速,需要大量的配套设备,如高频点火线圈和超高的燃油压力来适应发动机的高转速。一般家用车的极限转速在7000转左右,踩油门会感觉发动机失灵,而5000转对于F1赛车来说只是空转。全油门,极限转速可超过10000转,堪比升级版摩托车。F1发动机之所以能达到这么高的转速,是因为F1发动机都是短冲程设计,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运动的路径变短了,所以活塞在同一时间内上下运动的次数自然就多了。

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官方使用寿命是多久?

保养得当的话,现代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得使用寿命达到50-60万公里基本上不成问题。

随着发动机设计理念和材料的进步,现代的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寿命和以前相比已经大大延长,从实际使用年限方面来看,经常可以看到十几年前的现代的涡轮增压车仍然在路上跑,而从实际行驶里程方面看,几十万公里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也仍然在路上服役。

F1赛车引擎的使用寿命大概是多久?

F1赛车的引擎 目前的一级方程式赛车都使用V型10气缸的布局。作为引擎的平衡来说,12气缸的引擎比10气缸的要好。但是因为12气缸的引擎过长,而且份量过重,所以各车队都回到了10缸引擎。 我们知道一级方程式赛车要求引擎排气量在为3000cc以内,所以每缸的排气量约300cc。计算一下,一级方程式赛车引擎的每缸排气量比一般汽车中2000cc六缸引擎的每缸排气量要小,而重量和一般汽车中1600cc四缸引擎差不多都在120kg左右。 看来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引擎也没什么了不起。注意:在一般汽车中最高级的跑车的引擎转速为8000转而一级方程式赛车引擎的转速在16000转。吃惊了吧!为什么,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引擎转速能达到如此高的转速呢?最大的理由在于采用了被称为“气动阀门(pneumatic valve)”的阀门系统技术。该系统用在压缩机内被加压的空气代替金属的阀门弹簧,由此而实现高转速下不会发生阀门松动(valve surging)。 一般我们认为一级方程式赛车的引擎在780马力左右,而据说今年的梅赛勒斯引擎与法拉利引擎的马力高达820。平均一升的排气量超过270马力。厉害吧,当今世界上的四冲程引擎中有谁可以和它相比呢? 赛车的引擎为什么会坏 一级方程式赛车引擎的损坏大体上可以分为2种情况。第一,某一部分的材料受力超过了它所能够承受的界限。第二,某一部分的材料在长时间的磨损下,寿命到期。一般的汽车引擎和一级方程式引擎的基本构造原理相同。但是,它们的开发方向不同。一般汽车引擎设计时当然也会考虑到引擎的动力性能,但是前提是不易损坏。所以设计时请可能的将某一部分的材料受力减小,同时确保它们的使用寿命。一般的设计前提是10万公里、最高40公里的设计行驶距离。而一级方程式引擎设计的目的是获得比赛的胜利,在比赛的300公里内发挥出它的最高性能。所以,为了发挥它的最高性能,在设计时就很容易时它部分部分的材料超过它的受力极限。同时,为了减轻它的重量,在很多地方使用的材料就要尽可能的薄,所以也很使用寿命也很短。如果,要比引擎的耐久性的话,一级方程式赛车引擎肯定比不上一般引擎。 在性能、耐久性和安全性的极限追求引擎的动力的时候,还会产生一种情况。这就是引擎零部件的不平衡。所谓的不平衡就是指零部件在设计和生产时的误差。在一般引擎设计的时候,会通过严格的检查。而即使进行了严格的检查也会有误差的存在。这种误差对于一级方程式引擎来说就是一个致命的缺陷,导致零部件的受力不平衡而使引擎损坏。 还有一点,就是引擎的使用方法不同。一级方程式引擎使用状态和一般引擎不同,几乎一直处于全开的状态,而一般汽车引擎处于这种状态的时间很短,这也是一级方程式引擎易损的原因。 一级方程式大赛的竞争是极其激烈的。对于技术人员来说,考虑的只有是高性能。一般汽车引擎的设计时,先考虑我要用多少马力的引擎,再根据这个马力数考虑引擎的耐久性。而一级方程式引擎的设计时就不会考虑我要用多少马力的引擎,因为越高越好。如果,一个车队在比赛中获得胜利,那么失败的一方就会考虑失败的原因。原因只有两个,一是设计时过分考虑的耐力,使得动力性能下降,二是过分考虑了动力性能,使得引擎在比赛中损坏。获得胜利的引擎是在动力性能和耐久力之间找到了最佳平衡的引擎。最好的引擎就是在比赛结束的那一刹那,引擎也到了它的使用寿命。但是,谁也做不到这一点。技术人员最喜欢考虑的是减少某一部分的材料,来提高动力性能,所以一级方程式引擎容易损坏。 引擎冒烟是怎么一回事 引擎会动的地方都有损坏的可能性。活塞、连杆、曲轴。因为最近开始使用自动阀门,所以电气系统的故障也频频发生。在传动的地方,金属与金属的摩擦部位、轴承、液压系统都会损坏。比赛时赛车后面冒白烟,一般是引擎的阀门和活塞的损坏。对这种引擎进行事后检查时,发现在专用管路里的油和水流进了引擎的燃烧室燃烧和蒸发,使得赛车冒白烟。如果发生了这种情况,引擎就已经寿终正寝了。如果在冒白烟之前,听到异常声响的话,还可能通过交换气缸盖来拯救。对于技术人员来说,他们喜欢能够在引擎损坏之后立即停下赛车的车手,因为在这个时候,还可以对引擎进行检查。不是觉得浪费引擎。而如果引擎完全损坏的话,他们就很难对引擎进行正确的故障分析。

关于《赛车的发动机功率》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海报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赛车的发动机功率》
文章链接: https://www.867775.com/pj/31606.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分享到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评论 抢沙发

新能源汽车网

最新新能源汽车信息、汽车零部件、汽车配件、新能源电池、电机等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