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造不出汽车发动机》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中国制造业是世界顶尖,为什么造不出顶尖发动机?
- 2、中国为何造不出发动机?
- 3、中国造不出世界主流水平的汽车发动机吗?
中国制造业是世界顶尖,为什么造不出顶尖发动机?
中国制造,总能听到很多赞扬,无论是汽车发动机还是航空发动机,似乎已经成为中国的遗憾。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攻克引擎的关键,汽车发动机也是内燃机的一种。
中国航空发动机技术虽然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但仍落后于世界一流水平,发动机制造业整体水平也落后于日本和德国。这是因为发动机的部件是用砂型制造的。这是可以理解的。使用初始模具,可以生产零件。砂型中有许多孔洞和空隙。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有一毫米的误差。一旦出现错误,可能无法组装。即使装配成功,也可能被报废,或者没有预测的效果,所有的努力都是徒劳的,只有精密机床才行。
可以从国外进口精密机床,但浇注只能靠人。无论是车床工人还是装配工,都需要仔细培训。在安装过程中,即使强度也需要适当控制,很多人可能会说中国人很多,但是这个技术工人也很缺乏,随着欧洲国家宣布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的时间表,中国迟早会加入。发动机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时间问题。大型汽车企业更不安地研究发动机,并试图在电动汽车时代超越。
按照赛车手的标准,中国现在真的做不到,但从民用的角度来看,奇瑞发动机已知的最高纪录是130万公里,没有大修,足以满足日常需求。从这个角度来看,可能会有一些安慰。工程教育不足。中国的高等教育基本上由精英教育主导。专科院校想成为本科院校,一些特色技术学院想发展成为综合性大学,这导致人才培养体系不完善,无法培养顶级发动机制造所需的人才。
中国为何造不出发动机?
中国品牌为何造不出像样的发动机?
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之前,西方国家有一段特殊的时期,这段时期是机械工业飞速发展的一段时期,被誉为“大蒸汽时代”。这一时期内几乎所有能动的东西都是齿轮机械,其繁荣程度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由于我国没有接受这一时期的洗礼,少部分民族资产后来也被帝国主义压迫致残,再后来又被社会主义充了公,所以基本上没有任何技术积累。而工程积累的核心就是两个字:秘方。无论是做饭、酿酒、制药还是冶钢、加工,其技术本质不外乎这两个字。
而秘方则是完全私有的,一般由家族或公司的形式来传承。传承需要时间沉淀,也需要民族氛围。一个崇尚速度,敢于挑战人类极限,敢于质疑权威的民族,才会有足够的动力去研发这种铁与火的机器。这一点我们做得很不好,我们的教育似乎不太鼓励培养这种冒险精神。
国产发动机的生产瓶颈有那些?
金属铸造
发动机气缸主体和其他简单结构件一般使用金属浇铸成形,具体过程又分高压铸造和低压铸造。金属融化成液体倒入模具,此过程难点在于降温凝固过程中残余应力、排气、脱模剂喷淋等导致缺陷的发生,缺陷降低了成品率,而且严重影响寿命,因为金属铸造最怕缺陷。
其次,金属材料自身的品质要求亦极高,一般是铸铁或铸铝,高品质的浇铸原材料我们不行,需从国外进口,但最近国家加强了对高品质铸铝原材料的研发,以满足航天航空的需求,将来可能会给汽车产业带来福利。
再次,压铸模具和压铸机,世界最好的是日德,之后是意大利,再后是其他。模具要精密,耐用,适应自动生产,不能说铸造了几个模具就断了、漏了,再或者只能人工看着掌握火候那可不行。
金属铸造问题是个天大的问题,毫不客气的说是中国从古至今的问题,从宝剑对抗圆月弯刀,到现在的发动机制造,都是这个问题。这套技术是典型的蒸汽时代的产物,是所有现代工业的底子,现在他们已经配合上了电气产业和计算机信息产业,更是如虎添翼。
机械加工
要有上好的车床,车刀,车工。车床和车刀起码还能高价从德国买到,但是车工就是个问题了。同样一个零件,选择不同的方向和走线切出来,寿命却明显不同。这些技艺,怎么办。发动机的活塞要在缸孔中千万次的来回运动,其误差要求极高,其壁表面加工要求一种工艺,叫做珩磨,保证缸孔表面耐磨而且还能附着一层油膜保证密封性能。
这时珩磨的材料,工艺,方向又来了。此过程走不好,缸孔哪怕弯那么一点点,活塞千万次的运动便会加速发动机的老化。曲轴孔是多档的间断长孔,尺寸精度、圆度、同轴度、表面粗糙度每一项要求都非常严格。
装配工艺
看了《速度与激情》就觉得汽车是几个人在车库里面拧拧螺丝、吊台发动机就可以造车的。那些是修车,发动机里面的装配可不是单用手就可以,而是专业的装配工具。这些需要经验,需要技术,更需要时间。
有些零件需要特定的机器进行安装,甚至螺丝的安装顺序,拧紧的力道都需要经验和仪器。活塞隙如果混入了细小的硬物颗粒,千万次的研磨又会造成多大的损坏。所以装配环境、工艺、设备、技术要求非常高。更要命的是,如果前两步走不好,我们连装配的机会都没得练。
中国造不出世界主流水平的汽车发动机吗?
中国造不出世界主流水平的汽车发动机,这是个谣言。其实中国的工业基础是十分雄厚的发动机,只是一个零部件而已,中国制造主流的发动机,它的成本过高,为了能够减低这汽车的制造成本,它会选择用国外的发动机,让资本主义国家的劳动力给中国进行生产。其实中国可以造出世界非主流水平的发动机。
关于《中国造不出汽车发动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