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汽车铝轮毂化学成分表
铝合金的熔点是580℃ 所以起码得600℃以上
轮毂,别名轮圈,即轮胎内廓用以支撑轮胎的圆桶形、中心装配在轴上的部件。常见的汽车轮毂有钢质轮毂及铝合金质轮毂。钢质轮毂的强度高,常用于大型载重汽车;但钢质轮毂质量重,外形单一,不符合如今低碳、时尚的理念,正逐渐被铝合金轮毂替代。
2. 汽车轮毂铝合金成分
锻造轮毂硬度一般在100以上,铸造轮毂一般在80左右。
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7,再根据原子相对体积可以得出铁的密度大过铝。
一般铝材料硬度是HB60-150不等。主合金成分不同,硬度差别也很大。铁的硬度在5到10之间,铁的硬度随着其中碳元素的变化而变化。
3. 汽车轮毂的铝含量
铝合金轮毂的承载量偏弱,一般的小型车配用的轮毂承载能力约500-600KG整车+驾驶员+货物的总重量,接近或超过四个铝轮毂的承载量的综合,可能会比较危险如果拉货比较多,重量比较大,整车重量频繁超过和接近将要使用轮毂的最大承载能力还是建议使用钢轮毂,钢轮毂的韧性比铝轮毂要好,承载能力也要更强
4. 铝轮毂材料成分
有三种钢材:
1、钢轮毂,钢质轮毂最主要的优点就是制造工艺简单(一般采用铸造的工艺),成本相对较低,抗金属疲劳能力强。但钢质轮毂的缺点也相对比较突出就是外观丑陋,重量较大,惯性阻力大,散热性也比较差,而且非常容易生锈。
2、铝合金轮毂,铝合金轮毂多以铝为基本材料,适当加入锰、镁、铬、钛等金属元素而成。相比于铁轮毂,质量小。铝合金轮辋要轻小钢质轮辋,这样可以为车辆节油做出很大贡献。而且,散热性能好,可以提高轮胎寿命。有些铝合金轮辋可以依靠自己本身造型的功能,在旋转中将气流导向制动器,提高散热能力。
3、镁合金轮毂,镁合金是以镁为基加入其他元素组成的合金,其特点是:密度小(1.8g/cm3镁合金左右),比强度高,比弹性模量大,散热好,消震性好,承受冲击载荷能力比铝合金大。
5. 汽车铝轮毂化学成分表图片
轮毂按照材料主要分为钢轮毂和轻合金轮毂,而轻合金轮毂又以铝合金与镁合金产品为主。轮毂厂家 158的号,前边158,中间是2855,后边四位是1361。在今天的汽车市场中,钢质轮毂已不多见,大多数车型使用的都是铝合金轮毂,即轻合金轮毂。制造铝制轮毂所使用的铝合金材料包括A356、6061等。其中,A356被铸造铝制轮毂大量选用。A356铝合金具有比重小,耐侵蚀性好等特点,主要由铝、硅、镁、铁、锰、锌、铜、钛等金属元素组成,铝占92%左右,是一种技术成熟的铝合金材料。
6. 汽车轮毂铝是什么材质
显然汽车的轮毂只有两种材质,一种钢的,一种铝合金的。很少很少会出现铝质轮毂,铝制轮毂的抗压抗震能力是不能够满足汽车行驶的要求的。
当然,钢的和铝合金的也肯定是铝合金的好,因为造型好看,重量轻,不会腐蚀等特点,往往同一款车的最低配置车型就会选择便宜的钢制轮毂,这是在我国15万以下的家庭轿车上的一个通常现象。
7. 铝合金轮毂化学成分
一种摩托车轮毂用铝合金材料,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有以下元素组成:硅占1.20-1.30%、铬占12.0-12.6%、镁占0.31-0.33%、钛占0.14-0.16%、锶占0.01-0.02%、铁占0.24-0.26%、锰占0.05-0.06%、铜占0.08-0.1%、锌占0.008-0.010%、钙占0.003-0.005%、镍占0.005-0.008%、稀土元素占0.04-0.06%,剩余为铝和不可避免的杂质;采用多元混合气体精炼技术进行熔炼,在通入混合气体前加入稀土元素,稀土元素熔炼后添加铬元素;浇注成型后采用均匀化热处理:加热温度为560-570℃,保温2-3小时后,以40-50℃/分钟的速度降温至20-25℃。
8. 汽车铝轮毂化学成分表图
各有好处
铝合金轮毂:铝是主要成分,同时还有锑、硅、镁等其他元素,用来提高整体的性能。铝合金轮毂的加工工艺相对钢制轮毂更复杂,加工工序也更多,整体性能高于钢制轮毂,而且重量下降明显。得益于铝合金的密度较低,铝合金轮毂更适合用在中高端的汽车上,提速更快,散热能力更强,适合在城市道路行驶。缺点则是韧性相对较低,抗冲击性和抗疲劳能力较低,不适合在恶劣环境中使用,如越野等。
碳纤维轮毂:碳纤维轮毂是近几年才开始出现的新型轮毂,外观纯黑色,带有纹路,颜值没得说。碳纤维轮毂的性能确实强大,重量跟镁差不多,韧性强,耐冲击性好,还耐腐蚀耐氧化,是不错的轮毂材质。目前摩托车、山地车、公路自行车和汽车上都有应用,不过价格确实很高。碳纤维汽车轮毂一般是用在豪车和超跑上的,用来提升百米加速时间,算是另一种汽车大厂之间的竞赛吧。碳纤维轮毂除了价格高昂外,还有个缺点,就是自身硬度不算太高,也正是这2个原因,使得碳纤维轮毂的普及受到的极大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