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奇瑞汽车发动机发展史》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吉利、奇瑞和长安的发动机技术究竟谁最强?
- 2、奇瑞汽车发展的历程是啥?
- 3、奇瑞汽车古春山:24年发动机研发经验,塑造“鲲鹏动力”
- 4、奇瑞的发展历程
吉利、奇瑞和长安的发动机技术究竟谁最强?
1.1 吉利的发动机技术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本世纪初,吉利赖以生存的动力是源自于丰田的8A系列发动机。那时候吉利美日就直接搭载了这台丰田的8A发动机。
2003年,吉利首款1.3L发动机MR479Q正式面世,而这台发动机就是源自于对丰田8A发动机的仿制。MR479Q的诞生,吉利先解决了发动机有无的问题。
2006年8月,吉利又正式推出了被称为我国首款CVVT发动机JL4G18,而这台发动机的源头就是丰田的1ZZ-FE发动机。
随后吉利通过调整活塞行程,改变气门正时等等的方式,又衍生除了JL4G15发动机。
搭载这一动力的车型包括吉利金刚、吉利远景、吉利帝豪、吉利远景X3等入门级的车型,如果再考虑到JL4G18发动机的装车情况的话,那么这个范围还可以扩大到吉利帝豪GL、吉利帝豪GS等车型。
目前在吉利的产品架构下,依旧是以十几年前的老发动机技术作为主要支撑的。当然了,用这台老发动机的优势也是很明显的,至少不会有什么大规模的质量问题。
随后推出的吉利1.3T涡轮增压发动机则是赶上了本土品牌扎堆推出小排量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时代。
而这台内部代号为JLB1413T的涡轮增压发动机据说是吉利自主正向研发的产品,而坊间也有传闻说这台发动机的技术是源自于三菱。从其铸铁缸体的情况来看,已经不可能和此前推出的自然吸气系列有太大的关系了。
这台发动机之所以采用铸铁的缸体,倒不是因为此前官方通稿里说到的为了成本考虑,而是因为在使用了增压技术之后,发动机缸压过大,以吉利的缸体铸造技术,铝制缸体无法满足强度要求。当然,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其确实是仿制了三菱技术,因为三菱的同款动力就是铸铁的结构。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吉利的这台1.3L涡轮增压发动机并没有采用缸内直喷技术。
而事实上,在几年之前,本土品牌所推出的涡轮增压动力和二十年前在日系车上流行的涡轮增压技术是一致的,只不过是增加了一个涡轮增压器而已。直喷技术是在最近几年才逐渐出现在本土品牌上的,而吉利的产品能够到直喷的水平,已经是博越的时代了。
吉利自主研发的1.8TGDI涡轮增压直喷发动机,毫无疑问在研发上沃尔沃也提供了帮助。
实事求是地讲,吉利目前主打的动力技术,依旧是停留在一个口头先进的层面上。更何况,作为一套成功的动力系统,仅仅凭借账面数据的表现并不能说明问题,发动机输出的平顺性以及和变速箱的匹配,才是最重要的。从发动机技术的角度来看,吉利也同样还有路要走
1.2 长安的发动机技术
长安集团下属江陵机器厂生产的江陵牌发动机,长安面包及其发动机都是仿制日本的,江陵发动机和东安发动机齐名,它们恐怕是中国最早的小排量发动机生产厂家。
采用了铃木的技术是肯定的,但是说明白一点就是国产的,都是江陵的发动机,江陵的发动机 原来是日本进口的,后来买了日本五十铃的技术和生产线。是真正的拥有五十铃技术的发动机 。在中国只有两家用的这个技术的发动机一个是庆铃,一个是江陵。
长安 汽车 的1.0T三缸发动机是由旗下子公司哈尔滨东安发动机厂研发并制造,早在2013年该引擎就已经成功点火,随后又经过了1年的改进与调教才进行量产,“借鉴”了福特的发动机技术。
长安 汽车 现阶段车型搭载的机型有H系列,EA系列和S系列。
H系列发动机为直列4缸、16气门、全铝发动机,H系列发动机于2010年投产,目前搭载在长安自主品牌轿车车型和中小型SUV系列车型。
从型号来看,长安最先出名、使用率最高的,当属BlueCore 1.6L自然吸气发动机,搭载的车型有第二代逸动,刚上市的全新一代悦翔,即将上市的新款CS35plus等。
长安的1.6BLUECORE发动机其实很一般,从外特性曲线上就能看出来。这款发动机的亮点是最高功率和最大扭矩稍大那么一点点,与竞争对手比如奇瑞的1.6比没有什么优势。
但劣势很明显:最大扭矩爆发点高达5000转,而且最大扭矩输出区间是4500-5000,范围仅仅500转。整体曲线的特性就是:在5000转内,转速越高越有劲,适合高速运转,市区低速运转的时候极其无力。
这样的水平显然是不行的。发动机做成高转速发动机的难度远小于提高低扭或者在大范围区间内稳定扭矩输出的难度。长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而最先进的则是全新研发的BlueCore 1.5T,是长安品牌明星发动机,这两款发动机在重庆鱼嘴基地生产,这两款发动机均为自主研发。蓝芯Bluecore 1.5T是长安在英国伯明翰动力研发中心的支持下,采用博格华纳涡轮增压技术,这款发动机搭载的车型很多,诸如:轿车睿骋CC,SUV系列55,刚上市不久的新75和即将上市的长安首款插电混动版CS75phev等。
蓝芯BLUECORE 1.5T使用全铝合金缸体、缸盖,缸体增加T5热处理工艺,提升缸孔尺寸稳定性,改善缸孔变形,使得活塞漏气量下降20%左右,提升发动机经济性。缸体后端弧形设计,减轻重量的同时提升结构刚度,可以让整机模态提升20%。
还有一款蓝鲸2.0T发动机,由东安生产,目前只有CS95搭载这款发动机。不过,就最新网爆长安 汽车 即将推出跨界SUVCS85也会搭载这款发动机。
该发动机为长安 汽车 自主研发,最大输出功率为171kW,最大扭矩为 360Nm,匹配来自爱信的6AT自动变速器。其中前驱车型油耗为9.8L/100km,四驱车型整备质量达2120kg,油耗10.3L/100km。
1.3 奇瑞的发动机技术
1997年,奇瑞公司厂房正式破土动工,打下第一根桩的正是奇瑞的发动机厂房,也就是说,奇瑞是先做发动机再做整车的。而说到奇瑞第一台发动机的诞生,就不得不提一个奇瑞粉丝们耳熟能详的故事。
1996年,刚刚奇瑞斥资2980万美元从英国威尔士引进了一条福特公司的二手发动机生产线,由于没有掌握组装生产线的核心技术,奇瑞不得不与英方达成了一项名为“交钥匙工程”的协议,即英国方面派出技术员对生产线进行组装,中国人全程不能参与组装过程。
但英国技术人员的消极怠工最终让尹同跃站了出来,豪气冲天地说了句“让外国人走,我们自己干!”。在经过500天艰苦卓绝的钻研、试验,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后,这条生产线终于在1998年12月安装完毕并且调试成功。
1999年5月18日,奇瑞正式宣布企业 历史 上第一台发动机点火成功。由此,奇瑞正式踏上了发动机研发之路。
2002-2003年期间,奇瑞与奥地利AVL公司合作开发了0.8L和1.1L发动机,并且委托后者设计了从0.8L-4.2L排量的多达18款发动机。
其实奇瑞第一代发动机是搭载带奇瑞QQ上,第一代acteco引擎布局了从0.8-2.5L排量的多款引擎,最早投放的是体积最小排量最少的0.8L引擎,此后投放了一批1.0L引擎,QQ的动力系统相对简单,在市场中赢得了不少的好评。
其实大家接触最多的还是奇瑞的第二代发动机,搭载第二代发动机的车型有奇瑞A3、瑞虎3、瑞虎5、瑞虎7等车型。二代车型最大的特点就是排量要比一代机要大,而且发动机的类型更多,比瑞瑞虎3就曾经出现过1.6T机械增压产品,艾瑞泽5搭载1.5T涡轮增压引擎,当然二代引擎保证了足够强的稳定性。
奇瑞第三代发动机以1.6TGDi高功率版为例,这款发动机,最大功率达到160Kw,最大扭矩320N·m。
奇瑞的第三代发动机在热效率方面超过了37%,与本田思域搭载的1.5T发动机表现接近。
不可否认,奇瑞也用过三菱发动机,瑞虎2.0用的是4G63 2.0L三菱发动机
奇瑞汽车发展的历程是啥?
楼主你好 奇瑞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发扬“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的精神,坚持以“聚集优秀人力资本,追求世界领先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开拓全球汽车市场,跻身汽车列强之林”为奋斗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经过10余年的跨越式发展,奇瑞公司已拥有整车、发动机及部分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生产、销售、出口企业,为应对市场竞争和快速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望采纳。
奇瑞汽车古春山:24年发动机研发经验,塑造“鲲鹏动力”
【上海车展高端访谈】4月19日,以“拥抱变化”为主题的第十九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展览会开幕,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古春山接受了汽车产经专访。
上海车展期间,奇瑞汽车正式发布“奇瑞4.0时代全域动力架构”,并将架构下的燃油及混合动力解决方案定名为“鲲鹏动力CHERY POWER”。搭载鲲鹏2.0TGDI发动机的全新一代瑞虎8和瑞虎8PLUS,以及搭载鲲鹏DHT的首款混合动力车型瑞虎8 PLUS PHEV也首次亮相。
在汽车产经的专访中,古春山表示,“鲲鹏动力CHERY POWER”是奇瑞24年发动机研发技术的积累,也是给消费者更多的出行选择,给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以下为采访实录:
汽车产经:今年上海车展,奇瑞携瑞虎,艾瑞泽两大系列共6款车型来参展,还有最新发布了技术品牌,我们知道发动机技术一直是奇瑞的核心,请您介绍一下这次技术品牌的情况?
古春山:奇瑞这次除了带来刚才介绍的两大系列6款车型之外,还带来奇瑞4.0时代全域动力架构,其中是燃油动力和混合动力命名“鲲鹏动力”,其中最新的2.0T将会是192kw,400牛·米。除此之外还有全球首创的全新构形DHT,将会有9种工作模式11个工作档位,双轴驱动,让换档更加平顺。
汽车产经:为什么这个时候推出4.0时代全域动力架构?
古春山:现在随着汽车市场越来越成熟,客户的越来越成熟,消费者对于品牌、技术有更多的理解,所以,基于奇瑞24年发动机的开发技术积累,以及在这种情况下的集大成者。所以奇瑞24年的经验总结成一个技术品牌,也是给消费者更多的出行选择,给客户带来更大的价值。
汽车产经:所以奇瑞在今年第一季度推出了全系车型发动机终身质保的服务,是有这个底气的。
古春山:奇瑞发动机的开发经验和体系经过了长时间的积累沉淀,目前从体系上面,产品力上面足以满足客户的需求,这是我们奇瑞品牌的信心。实际上,因为奇瑞也是第一个提出发动机终身质保的车企,更多是发动机开发体系和动力开发体系的信心。
汽车产经:奇瑞4.0架构下的奇瑞动力技术有何发展规划?
古春山:动力系统分三步走,未来十年里面,我们在2021年之前主要是以37-39热效率的燃油发动机为主,包括我们的混动,PO、氢混等等;在2021-2025年,我们以PHEV、HEV等多种动力系统来满足客户出行场景的需求,PHEV的节油率在2021-2024年会达到90-95%,HEV混动节油率达到50-55%;在2025-2030年,我们热效率将提升到42-45,PHEV节油率将会达到高于95%,HEV节油率在25年之后超过55-65%。
汽车产经:大家都知道“技术奇瑞”,发动机是奇瑞的核心优势,但是在一些营销和宣传上面还是没有让用户深刻地感知到,今年奇瑞在营销方面有什么规划?
古春山:因为以前大家对奇瑞的标签是“理工男”的标签,这是好事,也是坏事。我们太关注技术和产品本身,但是前面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就是我们对于客户价值,特别是对客户场景不够关注。
现在,作为动力系统来说,我们会聚焦于客户不同的出行场景的需求,会推出多种动力架构产品,包括我们后台的工程师和开发团队越来越走向前端,和我们的终端客户进行互动,包括跟媒体老师进行互动,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我们产品的竞争力和客户需求的满足,希望通过后台和终端更多的互动来发挥我们体系本身的积淀从而发挥更大的作用。
奇瑞的发展历程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起源于安徽省芜湖市政府的汽车项目。芜湖地方政府
想干汽车项目由来已久。在1992-1993年经济过热时期,芜湖一家村办工厂一年近亿的利润使得苦于经济落后的地方政府领导人产生了干汽车的念头。原来的计划是和一汽合作,但没有合作成功。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在1995年1月考察欧洲汽车工业期间,得知英国福特的一条发动机生产线要出售,安徽芜湖领导于是抓住这个机会把项目干起来。由于国家政策对轿车项目的限制,只能秘密进行,所以这个项目启动时取内部代号为“951工程”(即国家九五期间安徽头号工程),公开则称为“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筹备处)”,对外始终保持低调。
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2007年8月22日,奇瑞公司第100万辆汽车下线,标志着奇瑞已经实现了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的第一阶段目标,正朝着通过开放创新打造自主国际名牌的新目标迈进。
奇瑞汽车2006年销售30.52万辆,比2005年增长1.5%;2007年销售38.1万辆,比2006年增长24.8%。2007年,奇瑞汽车出口11.98万辆,海外市场再次实现翻番,销量增加了132%,轿车出口量连续五年居中国第一。
奇瑞公司现有乘用车公司、发动机公司、变速箱公司、汽车工程研究总院、规划设计院、试验技术中心等生产、研发单位,具备年产整车90万辆、90万台套发动机和变速箱的生产能力。
至2007年已投放市场的整车有QQ3、QQ6、A1、瑞麒2、旗云、奇瑞3、A5、瑞虎3、东方之子、东方之子Cross等13大系26款产品。截至2007年底,奇瑞公司拥有员工19321人,总资产达到237.15亿元。
2007年8月22日,成立仅十年的奇瑞迎来自己的第100万辆汽车下线。在这个自主品牌又将跨越崭新高度的时候,奇瑞已连续三个月成为国际合作重大新闻的主角——6月,与美国量子公司成立合资企业;7月,与克莱斯勒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8月,与菲亚特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这一系列的大动作都是奇瑞品牌实施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化,是奇瑞一直在精心布子的恢宏棋局,也是奇瑞进一步壮大发展自主品牌乃至塑造国际名牌的必由之路。世界汽车产业的巨头们,无一例外都是高度全球化的公司;几乎所有行业的国际名牌,都是全球化的产物。全球化,也是奇瑞下一步的战略核心——奇瑞并不满足于仅仅在国内忝列第一阵营,而是要走出去跻身世界强手之林。全球化是一个大课题,也有不同的实践方式。
2008年,奇瑞成为我国首批创新型企业,节能环保汽车技术平台建设、轿车整车自主开发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工程应用二项目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
2011年,奇瑞获得了中国首批汽车出口AAA级企业信用评价。
2012年,奇瑞两个协作项目再次荣获二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知识产权方面,截止2012年底,奇瑞公司累计申报各项专利7751件,累计获得各项授权专利5364件,位居本土汽车企业第一位。
2013年4月16日,奇瑞发布了全新LOGO以及全新品牌战略,这标志着奇瑞明确了着力打造一个品牌的发展战略。同时,奇瑞全新的“iAuto”汽车核心技术平台也于今日正式发布。
关于《奇瑞汽车发动机发展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