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凯迪拉克刹车盘碳氮共渗
向钢件表面同时渗入碳、氮的化学表面热处理工艺。以渗碳为主,渗入 少量氮。因碳氮共渗工艺早期采用过氰盐或含氰气氛作为渗剂,故又称“氰化”。按共渗介质状态分为气体、液体 及固体3类。固体和液体碳氮共渗已 很少使用。
气体碳氮共渗法不用氰盐,容易控制表面质量,可实现机 械化、自动化,应用较广泛。
与渗碳相 比,具有较快的渗入速度,较高的渗层 的淬透性和回火抗力,耐磨性和抗疲 劳性能好等优点,处理温度较低,常用来代替渗碳处理。
2. FNC氮碳共渗刹车盘
正常的气体渗氮工件,表面呈银灰色。有时,由于氧化也可能呈蓝色或黄色,但一般不影响使用。
以渗碳为主同时渗入氮的化学热处理工艺。
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渗氮层硬度虽高但渗层较浅,而渗碳层虽硬化深度大,但表面硬度较低的缺点。应用较广泛的只有气体法和盐浴法。
碳氮共渗并淬火、回火后的组织为含氮马氏体、碳氮化合物和残余奥氏体。深0.6~1.0mm的碳氮共渗层的强度、耐磨性与深1.0~1.5mm的渗碳层相当。为减少变形,中等载荷齿轮等可用低于870℃的碳氮共渗代替930℃进行的渗碳。
碳氮共渗层比渗碳层有更高的硬度、耐磨性、抗蚀性、弯曲强度和接触疲劳强度。但一般碳氮共渗层比渗碳层浅,所以一般用于承受载荷较轻,要求高耐磨性的零件。氮碳共渗处理温度低、时间短、变形小,适用于碳钢、合金钢和一些模具的处理.
3. 凯迪拉克ct5刹车盘碳氮共渗
这个材料碳氮共渗直接淬火完全可以,还可以防止再次加热造成氧化脱碳,节约成本
4. 通用碳氮共渗技术刹车盘
碳氮共渗是在820~860℃温度下,利用渗剂分解出的活性碳原子和氮原子,同时渗入工件表面的过程,共渗时间在1~3h,因此碳氮共渗具有渗碳和渗氮的双重作用,共渗时间与渗层厚度、温度和所用介质有关,共渗层的碳氮含量取决于共渗温度。共渗温度提高则碳含量提高,氮含量降低;共渗温度降低则碳含量降低,氮含量提高,共渗层中碳含量在0.7%~1.0%,氮含量在0. 15%~0.5%,多用于低碳钢、中碳钢和合金钢等,渗剂有固体、气体和盐浴三种。碳氮共渗后进行淬火+低温回火处理,回火后的表层组织为含氮马氏体+残余奥氏体+少量碳氮化合物,心部为低碳马氏体或中碳回火马氏体。
碳氮共渗的特点为:
①在确保工件内部高韧性的前提下,提高了表面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同时氮降低了奥氏体的形成温度,故工件可在较低的温度下实现共渗;
②工件共渗后可直接淬火、不易出现过热,工件的变形小;
③提高渗层的淬透性,可在缓和的介质中淬火处理;
④渗速快,作业周期短。
渗碳后的钢铁零件表面获得了0. 8%以上的含碳量,渗碳温度在900~940℃,渗碳时间一般在3~6h左右,采用煤油作渗剂,同时添加甲醇为稀释剂,可使渗碳零件心部有一定的强度和韧性的前提下,工件表面的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等得到提高,从而获得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因此渗碳后进行热处理的特点为:
①提高了表面渗层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
②消除了渗层中的网状渗碳体和适当减少了残余奥氏体的数量,减小了脆性和有助于合金钢性能的改善;
③消除了内应力,增加了零件的尺寸稳定性,可以防止因淬火和车削或磨削过程中产生的加工应力的作用而引起精度或尺寸的改变;
④细化晶粒,提高了心部的韧性,渗层比碳氮共渗层厚,故可承受重载荷的作用。
从二者的热处理工艺来看,二者均具有提高渗层的强度、硬度、耐磨性和疲劳强度的效果。由于渗碳的温度比碳氮共渗高,故工件的变形量和淬火后的变形大,渗碳周期长,能耗大,不利于降低热处理成本。另外在表面的含碳量相同时,碳氮共渗层的耐磨性和疲劳强度均高于渗碳层,因此在能满足工件工作要求的前提下,目前有些工件采用碳氮共渗来部分取代渗碳工艺是可行的,多用于处理汽车和机床的齿轮、蜗杆轴类零件等。
5. 碳氮共渗技术制动盘
渗氮技术的锅没有毒
渗氮,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介质中使氮原子渗入工件表层的化学热处理工艺。常见有液体渗氮、气体渗氮、离子渗氮。
传统的气体渗氮是把工件放入密封容器中,通以流动的氨气并加热,保温较长时间后,氨气热分解产生活性氮原子,不断吸附到工件表面,并扩散渗入工件表层内,从而改变表层的化学成分和组织,获得优良的表面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