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配件信息网新能源汽车配件信息网新能源汽车配件信息网

欢迎光临
我们一直在努力

转子发动机三维模型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转子发动机三维模型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转子发动机三维模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请问转子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最好能有个构造图
  • 2、什么是转子发动机?
  • 3、转子发动机零维模型用什么软件进行仿真最好?
  • 4、航模的组成结构有哪些?
  • 5、航模比赛中,F3C是什么?
  • 6、深度分析转子发动机

请问转子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最好能有个构造图

转子发动机又称为米勒循环发动机.它采用三角转子旋转运动来控制压缩和排放,与传统的活塞往复式发动机的直线运动迥然不同.这种发动机由德国人菲加士·汪克尔发明,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解决了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研制成功第一台转子发动机.

1964年,日内瓦的德法合资企业COMOBIL公司,首次把转子发动机装在轿车上成为正式产品.1967年,日本人也将转子发动机装在马自达轿车上开始成批生产.

并将安装了转子发动机的RX-7型跑车打入了美国市场,令人刮目相看.

转子发动机的运动特点是:三角转子的中心绕输出轴中心公转的同时,三角转子本身又绕其中心自转.在三角转子转动时,以三角转子中心为中心的内齿圈与以输出轴中心为中心的齿轮啮合,齿轮固定在缸体上不转动,内齿圈与齿轮的齿数之比为3:2.上述运动关系使得三角转子顶点的运动轨迹(即汽缸壁的形状)似"8"字形.三角转子把汽缸分成三个独立空间,三个空间各自先后完成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三角转子自转一周,发动机点火做功三次.由于以上运动关系,输出轴的转速是转子自转速度的3倍,这与往复运动式发动机的活塞与曲轴1:1的运动关系完全不同.

在2004北京汽车展中首次展出的RX-8动力总成:RENESIS转子发动机,象征着马自达汽车公司的核心.转子发动机发展史和马自达的成长缠绕在一起,密不可分.今天,马自达是世界上唯一生产和销售转子发动机汽车的公司

现代的转子发动机由茧形壳体(一个三角形转子被安置在其中)组成.转子和壳体壁之间的空间作为内部燃烧室,通过气体膨胀的压力驱动转子旋转.和普通内燃机一样,转子发动机必须在其工作室中相继形成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工作过程.如果将三角形的转子放置在圆形壳体的中心部,工作室将不会随着壳体内部转子的旋转而在体积上发生变化.即使空燃混合气在那里点燃,燃烧气体的膨胀压力也仅作用在转子的中部,不会产生旋转.这就是为什么壳体的内侧圆周被设计成旋轮线外形并和安装在偏心轴上的转子组装在一起的原因.因此,每转一圈,工作室的体积变化两次,从而实现内燃机的四个工作过程.

在汪克尔型转子发动机上,转子的顶点随着发动机壳体内圆周的椭圆形壳体而运动,同时保持与围绕在发动机壳体中心的一个偏心轨道上的输出轴齿轮的接触.三角形转子的轨道是用一个相位齿轮机构来规定的.相位齿轮包括安装在转子内侧的一个内齿圈和安装在偏心轴上的一个外齿轮.如果转子齿轮在其内侧有30个齿,轴齿轮将在其外原周上有20个齿,由此得到其齿数比为3:2.由于这一齿数比,转子和轴之间的转速比被限定为1:3

和偏心轴相比,转子有较长的转动周期.转子转动一圈,偏心轴转动三圈.当发动机转速为3000 rpm时,转子的速度只有1000 rpm.

往复式发动机和转子发动机都依靠空燃混合气燃烧产生的膨胀压力以获得转动力.两种发动机的机构差异在于使用膨胀压力的方式.在往复式发动机中,产生在活塞顶部表面的膨胀压力向下推动活塞,机械力被传给连杆,带动曲轴转动.

对壳体的内部空间(或旋轮线室)总是被分成三个工作室. 在转子的运动过程中,这三个工作室的容积不停地变动,在摆线形缸体内相继完成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过程.每个过程都是在摆线形缸体中的不同位置进行,这明显区别于往复式发动机.往复式发动机的四个过程都是在一个汽缸内进行

转子发动机的排气量通常用单位工作室容积和转子的数量来表示.例如,对于型号为13B的双转子发动机,排量为"654cc ×2".

单位工作室容积指工作室最大容积和最小容积之间的差值;而压缩比是最大容积和最小容积的比值.往复式发动机上也使用同样的定义.

如上一页图中所示,可看到转子发动机工作容积的变化,以及与四循环往复式发动机的差别.尽管在这两种发动机中,工作室容积都成波浪形稳定变化,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首先是每个过程的转动角度:往复式发动机转动180度,而转子发动机转动270度,是往复式发动机的1.5倍.换句话说,在往复式发动机中,曲轴(输出轴)在四个工作过程中转两圈(720度); 而在转子发动机中,偏心轴转三圈(1080度),转子转一圈.这样,转子发动机就能获得较长的过程时间,而且形成较小的扭矩波动,从而使运转平稳流畅.

此外,即使在高速运转中,转子的转速也相当缓慢,从而有更宽松的进气和排气时间,为那些能够获得较高的动力性能的系统的运行提供了便利

精简结构: 由于转子发动机将空燃混合气燃烧产生的膨胀压力直接转化为三角形转子和偏心轴的转动力,所以不需要设置连杆,进气口和排气口依靠转子本身的运动来打开和关闭;不再需要配气机构,包括正时齿带,凸轮轴,摇臂,气门,气门弹簧等,而这在往复式发动机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综上所述,转子发动机组成所需要的部件大幅度减少.

均匀的扭矩特性: 根据研究结果,转子发动机在整个速度范围内有相当均匀的扭矩曲线,即使是在两转子的设计中,运行中的扭矩波动也与直列六缸往复式发动机具有相同的水平,三转子的布置则要小于V型八缸往复式发动机.

运行更安静,噪音更小: 对于往复式发动机,活塞运动本身就是一个振动源,同时气门机构也会产生令人讨厌的机械噪音.转子发动机平稳的转动运动产生的振动相当小,而且没有气门机构,因此能够更平稳和更安静的运行.

可靠性和耐久性: 如前所述,转子的转速是发动机转速的三分之一.因此,在转子发动机以9000 rpm的转速运转时,转子的转速约为该转速的三分之一.另外,由于转子发动机没有那些高转速运动部件,如摇臂和连杆,所以在高负荷运动中,更可靠和更耐久.在1991的勒芒汽车赛中的大获全胜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什么是转子发动机?

与一般往复式引擎的上下连动机件相比较,转子引擎的外壳就等於汽缸,而转子即同等活塞,燃烧室则是由转子与转子外壳、侧边外壳所围出来的空间形成。由於转子的三个顶点分别都设有三角气封所密闭,因此其燃烧室可以各自成为独立进行的三个动作(吸入压缩、爆发膨胀、扫气),基本上转子引擎就是在转子外壳中,让转子与偏心轴来对比回转的简易机构,其中转子内圈的齿数为51、中心轴齿数34,因此曲轴转三圈时转子才自转一圈(51-34=17、17/51=1/3)。

转子外壳

转子外壳为铝合金制,内壁设计成施以硬化的电镀眉形(余摆曲线面),三角锥状的转子则在其中进行卫星运动,另外在此面上还设有火星塞孔及排气埠,此外壳就等於往复式引擎中的汽缸头。

转子

转子(Rotar)的作用就如同往复式引擎中的活塞和连杆,外形方面为了制作出内包路线的形状,因此被设计成三角锥形(侧边的凹槽攸关压缩比),根据回转的状态进排气埠会自动开闭,因而兼具进排气门的功能。

侧边外壳

相当於汽缸本体、汽缸头,由於它是组装在圆筒形转子外壳的侧边,形成一密闭的空间,所以也就是燃烧室的作用。此部分有组合转子的侧边气封、弯角气封与机油油封,并且顶面上还配置一吸气埠,中央则具备支持偏心轴轴承的中心齿轮,这个齿轮会与转子内圈的齿轮咬合,进行著控制转子本身的回转工作。

偏心轴

相对其本身的自转会对转子轴承部位形成偏心作用,因而能将转子回转的作动、爆发力转变为动力,角色同等於曲轴的功能,学名又称为输出轴。

三角气封

配置在转子自体三个顶点的三角气封(Apex Seal),三个垫片分别根据位於其底部的排气压力与弹簧张力,在受到转子外壳压迫的同时,由於侧面而来的排废气推挤垫片沟槽的一方,因而能保持顶点及侧边燃烧室的气密性,有类似於活塞环和排气门的功用。

侧边气封/弯角气封

转子本身除了设有顶端的三角气封以外,在其侧面也设计了侧边气封,而两者结合的部分则是用弯角气封连接,形成一环状的立体构造,关於此侧边和弯角气封的功能性上,它们的角色是与活塞的压力环相当,因此不仅能防止正在作动的压缩排废气外漏,亦具备将转子受热的部分,传导至外壳表面的散热作用。

机油油封

由於转子引擎的机油是利用泵浦强制压送至各部位,为了防止机油穿过转子壁面与侧边外壳的空隙,进一步泄漏至燃烧室里,因此是采O型环油封组装在转子侧面的弹簧上,来避免发生吃机油的情形。

转子引擎的特点

动力绵密直逼V6

转子引擎之优点

1.构造简单、价格低廉,同马力之引擎配件数仅为V-8引擎之半,因配件少,毛病自然少,保养费用亦相对减低。

2.重量与体积极轻小,体积仅V-8之三分之一。

3.因无往复运动机件,引擎运转极平稳。

4.没有局部高温,冷却均匀。没有汽门过热现象,故可提高压缩比及使用辛烷值较低的汽油也不易发生爆震,即使发生爆震,对引擎机件的危害也较小。

5.转速可以增加,而且转速愈高性能高。

6.马力加大容易,欲使马力加大,可将引擎尺寸比例加大,或增加转子数即可解决。

7.在性能、速度、起步、超车及耐用性方面之潜能,远优於往复式引擎。

转子引擎对马自达的影响

MAZDA为了研发转子引擎而败光家产释卖股份,FORD收购33%的股权(股东投资占20%~50%,拥有对该投资公司部份控制力,占有同比率的董事席次(CEO),

并持有同比率的认投资损益,亦即该股东为该投资公司的必要少数(minor),所以FORD掌有MAZDA的行销(注意喔,是行销而非研发),所以只能说FORD是MAZDA最大的股东罢了,况且近来FORD/MAZDA共同技术研发与共用的情况会日益普遍,Metrostart/MAZDA6 的Duratec引擎就是FORD/MAZDA/YAMAHA合作~~

但是!!注意这个,FORD会挑上MAZDA除了MAZDA财务危机外,还有一个问题是FORD在亚洲没有研发据点,主要以欧美为主,MAZDA会变卖家产给FORD除了财务危机外,还包括FORD世界三大车厂的行销手法....

从过去MAZDA系列车种121/323/626/929看不到FORD的影子,倒是亚洲LIATA/TELSTART/TIERRA/PREMACY有著MAZDA的味道,现在底盘共用,技术共享的情况日益普遍,说谁主导谁,这结论也下的太快....最明显的例子除了Metrostart/Mazda6 Duratec Engine,还有下一代的Ford Focus/Mazda Protege/Volvo S40 底盘共用!!

转子发动机零维模型用什么软件进行仿真最好?

可以用matlab里面的simulink进行仿真,那个非常易学非常易用,推荐用这个!

航模的组成结构有哪些?

一、航模飞机一般与载人的飞机一样,主要由机翼、尾翼、机身、起落架、发动机和控制系统六部分组成。

1、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横侧稳定。

2、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俯仰稳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方向稳定。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能控制模型飞机的升降, 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可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方向。也有模型飞机使用V型尾翼,需要混合控制,一般航模遥控器都有此功能。

3、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主干部分叫机身。同时机身内可以装载必要的控制机件,设备和燃料等。

4、起落架―――供模型飞机起飞、着陆和停放的装置。机头一个起落架,机翼下方两面各一个起落架叫前三点式, 机头两个起落架,尾部一个起落架叫后三点式。

5、发动机―――它是模型飞机产生飞行动力的装置。模型飞机常用的动 力装置有:橡筋束、活塞式发动机、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电动机。较少使用的有:脉冲喷气发动机(重量大,油耗大)、转子发动机(只有OS的一款)空气发动机(上世纪70年代用于室内模型与活塞发动机类似)。

6、太阳能板及各类电池也可作为模型飞机的动力来源。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主要用来控制模型的空中机动,包括起飞降落转向等。分为发射机(及所说的遥控器)和接收机(在飞机上与各电子设备连接)。高级航模可以用于数据回传,例如温度传感,空速表,高度计,升降率计,gps,FPV等等。

航模比赛中,F3C是什么?

是一种比赛的方式。

F3C比的是飞行的规范性

航模飞机一般与载人的飞机一样,主要由机翼、尾翼、机身、起落架和发动机和控制系统六部分组成。

1、机翼―――是模型飞机在飞行时产生升力的装置,并能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横侧安定。

2、尾翼―――包括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两部分。水平尾翼可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俯仰安定,垂直尾翼保持模型飞机飞行时的方向安定。水平尾翼上的升降舵能控制模型飞机的升降, 垂直尾翼上的方向舵可控制模型飞机的飞行方向。

3、机身―――将模型的各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的主干部分叫机身。同时机身内可以装载必要的控制机件,设备和燃料等。

4、起落架―――供模型飞机起飞、着陆和停放的装置。前部一个起落架,后面两面各一个起落架叫前三点式, 前部两面各一个起落架,后面一个起落架叫后三点式。

5、发动机―――它是模型飞机产生飞行动力的装置。模型飞机常用的动 力装置有:橡筋束、活塞式发动机、喷气式发动机、电 动机。较少使用的有:脉冲喷气发动机(重量大,油耗大)、转子发动机(只有OS的一款)空气发动机(上世纪70年代用于室内模型与活塞发动机类似)

6、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主要用来控制模型的空中机动,包括起飞降落转向等。

深度分析转子发动机

转子发动机简介目前在商品汽车上普遍使用往复式活塞发动机。还有一种知名度很高,但应用很少的发动机,这就是三角活塞旋转式发动机。转子发动机又称为米勒循环发动机。它采用三角转子旋转运动来控制压缩和排放,与传统的活塞往复式发动机的直线运动迥然不同。这种发动机由德国人菲加士·汪克尔发明,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解决了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研制成功第一台转子发动机。一般发动机是往复运动式发动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里做往复直线运动,为了把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必须使用曲柄连杆机构。转子发动机则不同,它直接将可燃气的燃烧膨胀力转化为驱动扭矩。与往复式发动机相比,转子发动机取消了无用的直线运动,因而同样功率的转子发动机尺寸较小,重量较轻,而且振动和噪声较低,具有较大优势。转子发动机的运动特点是三角转子的中心绕输出轴中心公转的同时,三角转子本身又绕其中心自转。在三角转子转动时,以三角转子中心为中心的内齿圈与以输出轴中心为中心的齿轮啮合,齿轮固定在缸体上不转动,内齿圈与齿轮的齿数之比为3比2。上述运动关系使得三角转子顶点的运动轨迹(即汽缸壁的形状)似“8”字形。三角转子把汽缸分成三个独立空间,三个空间各自先后完成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三角转子自转一周,发动机点火做功三次。由于以上运动关系,输出轴的转速是转子自转速度的3倍,这与往复运动式发动机的活塞与曲轴1:1的运动关系完全不同。转子发动机的发展历史转子发动机(Wankel Engine、Rotary Engine)又称为米勒循环发动机(Miller Cycle Engine)。它采用三角转子旋转运动来控制压缩和排放,与传统的活塞往复式发动机的直线运动迥然不同。这种发动机由德国人菲加士·汪克尔(Felix Wankel,1902-1988)发明,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解决了一些关键技术问题,研制成功第一台转子发动机。汪克尔于1902年出生在德国,1921年到1926年受雇于海德堡一家科技出版社的销售部。1924年,汪克尔在海德堡建立了自己的公司,他花了大量的时间在那里进行转子发动机的研制。1927年,诸如气密性和润滑等的一系列技术问题的攻克终于有了眉目。二战期间,汪克尔曾为德国空军部服务。1951年,菲加士·汪克尔与德国NSU公司签订了关于合作开发转子发动机的合约。1954年4月13日,NSU公司研制成功第一台转子发动机,并于1958年对这种发动机展开一系列测试。1960年,汪克尔转子发动机在德国工程师协会的一次讨论会上作首次公众讨论。三年后,NSU公司在法兰克福车展上展出了装备汪克尔转子发动机的新车型。1964年,NSU公司和雪铁龙在日内瓦组建合资企业COMOBIL公司,首次把转子发动机装在轿车上成为正式产品。1967年,日本东洋工业公司也将转子发动机装在马自达轿车上开始成批生产。当时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发动机的结构紧凑轻巧,运转宁静畅顺,也许会取替传统的活塞式发动机。一向对新技术情有独钟的马自达公司投巨资从汪克尔公司买下了这项技术。由于这是一项高新技术,懂得这项技术的人寥寥无几,发动机坏了无人会修,而且耗油大,汽车界有人对这种发动机的市场前景产生了怀疑。70年代石油危机爆发,各国忙于应付各方面的困难而无暇顾及发展转子发动机,唯有马自达公司仍然深信转子发动机的潜力,独自研究和生产转子发动机,并为此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他们逐步克服了转子发动机的缺陷,成功地由试验性生产过渡到商业性生产,并将安装了转子发动机的RX-7型跑车打入了美国市场,令人刮目相看。 在世界环保意识日益强化,石油资源日渐沽竭的今天,以氢气做动力源的研究已成为一大课题。当年马自达坚持下来的转子发动机从结构上讲是最适合燃烧氢气,而且最“干净”,因为氢燃烧完后排出的是水蒸汽,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马自达公司改制了RX-7型跑车的转子发动机,使它可以用氢做燃料。这种发动机装配在马自达 HR-X汽车上,1立方米的燃料箱吸储了相当43立方米的压缩氢气,以每小时60公里的车速可行驶230公里,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由于从生产装配到维护修理,转子发动机都与传统的发动机大不一样,开发成本大。加上往复式活塞发动机在功率、重量、排放、能耗等方面都比过去有了显著提高,转子发动机没有显出明显的优势,因此各大汽车企业都没有积极性去开发利用,唯有马自达一家苦苦支撑。 一般发动机是往复运动式发动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里做往复直线运动,为了把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必须使用曲柄连杆机构。转子发动机则不同,它直接将可燃气的燃烧膨胀力转化为驱动扭矩。与往复式发动机相比,转子发动机取消了无用的直线运动,因而同样功率的转子发动机尺寸较小,重量较轻,而且振动和噪声较低,具有较大优势。 转子发动机的运动特点是:三角转子的中心绕输出轴中心公转的同时,三角转子本身又绕其中心自转。在三角转子转动时,以三角转子中心为中心的内齿圈与以输出轴中心为中心的齿轮啮合,齿轮固定在缸体上不转动,内齿圈与齿轮的齿数之比为3:2。上述运动关系使得三角转子顶点的运动轨迹(即汽缸壁的形状)似“8”字形。三角转子把汽缸分成三个独立空间,三个空间各自先后完成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三角转子自转一周,发动机点火做功三次。由于以上运动关系,输出轴的转速是转子自转速度的3倍,这与往复运动式发动机的活塞与曲轴1:1的运动关系完全不同。转子发动机的工作原理一般发动机是往复运动式发动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里做往复直线运动,为了把活塞的直线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必须使用曲柄连杆机构。转子发动机则不同,它直接将可燃气的燃烧膨胀力转化为驱动扭矩。与往复式发动机相比,转子发动机取消了无用的直线运动,因而同样功率的转子发动机尺寸较小,重量较轻,而且振动和噪声较低,具有较大优势。

转子发动机的运动特点是:三角转子的中心绕输出轴中心公转的同时,三角转子本身又绕其中心自转。在三角转子转动时,以三角转子中心为中心的内齿圈与以输出轴中心为中心的齿轮啮合,齿轮固定在缸体上不转动,内齿圈与齿轮的齿数之比为3:2。上述运动关系使得三角转子顶点的运动轨迹(即汽缸壁的形状)似“8”字形。三角转子把汽缸分成三个独立空间,三个空间各自先后完成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三角转子自转一周,发动机点火做功三次。由于以上运动关系,输出轴的转速是转子自转速度的3倍,这与往复运动式发动机的活塞与曲轴1:1的运动关系完全不同

转子发动机与传统往复式发动机的比较往复式发动机和转子发动机都依靠空燃混合气燃烧产生的膨胀压力以获得转动力。两种发动机的机构差异在于使用膨胀压力的方式。在往复式发动机中,产生在活塞顶部表面的膨胀压力向下推动活塞,机械力被传给连杆,带动曲轴转动。

对于转子发动机,膨胀压力作用在转子的侧面。 从而将三角形转子的三个面之一推向偏心轴的中心(见图中力PG)。这一运动在两个分力的力作用下进行。一个是指向输出轴中心(见图中的Pb)的向心力,另一个是使输出轴转动的切线力(Ft)。 

壳体的内部空间(或旋轮线室)总是被分成三个工作室。 在转子的运动过程中,这三个工作室的容积不停地变动,在摆线形缸体内相继完成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过程。每个过程都是在摆线形缸体中的不同位置进行,这明显区别于往复式发动机。往复式发动机的四个过程都是在一个汽缸内进行的。

转子发动机的排气量通常用单位工作室容积和转子的数量来表示。例如,对于型号为13B的双转子发动机,排量为"654cc × 2"。

单位工作室容积指工作室最大容积和最小容积之间的差值;而压缩比是最大容积和最小容积的比值。往复式发动机上也使用同样的定义。

如下图所示,转子发动机工作容积的变化,以及与四循环往复式发动机的比较。尽管在这两种发动机中,工作室容积都成波浪形稳定变化,但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不同。首先是每个过程的转动角度:往复式发动机转动180度,而转子发动机转动270度,是往复式发动机的1.5倍。换句话说,在往复式发动机中,曲轴(输出轴)在四个工作过程中转两圈(720度); 而在转子发动机中,偏心轴转三圈(1080度),转子转一圈。这样,转子发动机就能获得较长的过程时间,而且形成较小的扭矩波动,从而使运转平稳流畅。

此外,即使在高速运转中,转子的转速也相当缓慢,从而有更宽松的进气和排气时间,为那些能够获得较高的动力性能的系统的运行提供了便利。

转子发动机的应用如今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已经传承到RX-8身上,这颗RENESIS又有哪些进展呢?首先是进气孔面积加大了30%,使得发动机的进气量足以应付到10000rpm的需求。但大家都知道,这样低转速会变得很糟糕,于是马自达将原本的三进气孔两阶段式设计,再进化成三进气孔三阶段式设计,尽量避免低转速的无力现象,而为了高转速化,破天荒的将转子制成镂空状,大幅降低转子的重量,使得自然进气的RX-8可以藉由拉转速的方式,达到250匹马力的水准。但RENESIS发动机最创新的地方在于排气口,以往转子发动机的排气口都是作在气室壁上,往往一些未燃烧的油气与些许的润滑油就会在此被刮入排气管,造成污染问题。但在RENESIS上,排气口与进气口一样设在前后侧壁上,当场解决掉以往HC的污染问题,也顺带使得进排气完全不重叠,不会有进气漏到排气管的问题,也可在前后侧壁各开一个排气孔,让发动机排气孔变两个提升排气效率,以达成高转速化的目的。(听说在280ps的RX-7上就已经是了) 这就是为什么RX-8能以1.3L的排气量,而且还是在自然进气的状态下,却能够产生250匹马力的原因了。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成就不是一蹴可及的,是不断透过一点一滴的修改,才能造就目前的RX-8的!优点和缺点转子引擎的转子每旋转一圈就作功一次,与一般的四冲程发动机每旋转两圈才作功一次相比,具有高马力容积比(引擎容积较小就能输出较多动力)的优点。另外,由于转子引擎的轴向运转特性,它不需要精密的曲轴平衡就能达到较高的运转转速。整个发动机只有两个转动部件,与一般的四冲程发动机具有进、排气活门等二十多个活动部件相比结构大大简化,故障的可能性也大大减小。除了以上的优点外,转子引擎的优点亦包括体积较小、重量轻、低重心等。相对地,由于转子引擎的三个燃烧室并非完全隔离,因此在引擎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容易因为油封材料磨损而造成漏气问题,大幅增加油耗与污染。其独特的机械结构也造成这类引擎较难维修。虽然转子引擎具有以小排气量、利用高转速而产生高输出的特性,但由于运转特性与往复式引擎的不同,世界各国在制订与引擎排气量相关的税则时,皆是以转子引擎的实际排气量乘以二来作为与往复式引擎之间的比较基准。举例来说,日本马自达(Mazda)旗下搭载了转子引擎的RX-8跑车,其实际排气量虽然只有1308立方厘米,但在日本国内却是以2616立方厘米的排气量来作为税级计算的基准。

关于《转子发动机三维模型》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海报 打赏
版权声明:本文采用知识共享 署名4.0国际许可协议 [BY-NC-SA] 进行授权
文章名称:《转子发动机三维模型》
文章链接: https://www.867775.com/pj/44817.html
本站资源仅供个人学习交流,请于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不允许用于商业用途,否则法律问题自行承担。
分享到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广告位,电脑和手机可分别设置,可放任何广告代码

评论 抢沙发

新能源汽车网

最新新能源汽车信息、汽车零部件、汽车配件、新能源电池、电机等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非常感谢你的打赏,我们将继续给力更多优质内容,让我们一起创建更加美好的网络世界!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